发布人:陆骁君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主持人:蒋妍芝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主任科员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主任科员 蒋妍芝:
各位领导、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媒体和社会各界发布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政策。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了自治区、市直各级媒体及网络平台参加。对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发布席上就座的领导: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陆骁君
我是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发展科的蒋妍芝。
下面,请陆骁君总工程师介绍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政策的相关情况。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陆骁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北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大家莅临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政策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为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支撑发展的强劲动力,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制定了《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该方案已获北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并于12月7日印发。
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我市促进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工作的有关情况,主要分为政策出台的背景及依据、政策的基本内容、政策的落实情况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政策出台的背景及依据
目前,北海市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左右。在企业规模和结构上,大企业能够顶天立地,中小企业还不能铺天盖地,新兴产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倡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的整体原则,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兴办实业,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推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加快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惊天动地”的发展格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第二部分:政策的基本内容
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涵盖“十项行动”,即:
1.实施企业上规专项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上限,建立1000家拟上规企业培育库,培育发展一批“四上”企业,不断壮大我市上规入统企业规模,力争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0家。
2.实施专精特新发展行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计划三年内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超过200家。
3.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发挥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对供应链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体系,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4.实施融资能力提升行动: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和其他金融资本合作,进一步推动应急转贷业务,探索设立我市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平台等融资新模式。
5.实施企业服务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构建“一个平台,围绕八大服务,整合N个服务机构”的“1+8+N”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资源分级整合和线上线下联动。
6.实施企业管理提升行动:组织开展“三个30”管理提升行动,组织专业机构对至少3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全面诊断,对至少300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对至少3000家次中小微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7.实施企业人才培育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培训。计划三年内组织培训不少于200名企业家,1000名企业高管和5000名创业青年。
8.实施开放合作与市场推广行动:围绕产业链培育和国内、区内产业协助,支持重点培育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
9.实施创业创新行动:打造初创型企业孵化培育体系,进一步营造创业创新氛围。计划三年内通过各类赛事选树不少于100名获奖选手和获奖项目,通过各类活动挖掘和培育不少于1000名优秀创业青年。
10.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务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更好更优地服务市场主体。
第三部分:政策的落实情况
2020年,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在抗击疫情中渡过难关,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全力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开展工业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走企连心解困”行动,对50家重点企业及23个“双百双新”项目进行走访服务,同时组织县区、园区对所有规上企业逐家走访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交通、住宿等返工遇到的难题,组织80多万只口罩用于企业复工,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物流、原料供应等问题。2月27日,全市“双百双新”续建项目全部复工,2月28日,除季节性、政策性停产企业以外,2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2.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我市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工业扶持资金共46项超过2亿元;争取自治区用电补贴、用工补贴、贷款贴息等补贴资金2262.5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补贴资金2262.5万元。通过财政贴息资金,撬动超过52笔约6.41亿元面向工业企业贴息贷款。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接近1亿元,极大减轻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成本和负担。
3.迅速制定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牵头制定出台了《北海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稳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稳岗就业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有力支持。在重庆大学举办了2020年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专题培训班。牵头制定出台了《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
4.强化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指导北海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企业赋能”行动,成效显著。平台2019年成立以来,引进了47家专业服务机构,注册企业500多家,持续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融资、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专项和综合性服务;今年组织和协同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咨询、调研等活动共148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83场,参加人数达10万人次,服务企业850家共1200多家次。面对疫情困难,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及项目建设,组织金融服务对接会24场次,促成融资签约意向达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超过72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工业发展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感谢各相关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我局将不断提升工作能效、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推动北海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关于北海市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政策汇报完毕,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主任科员 蒋妍芝:
感谢陆总工程师的情况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订单减少,产值普遍下滑,融资压力增大。想问一下陆骁君总工程师,市工信局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方面有什么重要的措施?谢谢!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陆骁君:谢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力促企业复工复产,不断强化服务来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立应急转贷绿色通道,减轻企业负担。我们通过工信资金向北海市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注资,积极推动开展应急转贷业务,疫情期间共投放34笔转贷业务,涉及金额3亿元,有效减轻了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特别是对我市重点支持工业企业给予应急转贷服务费用优惠,按不超过其使用转贷资金的0.032%/日收取,比原来少收一半的费用。
二是搭建政银企对接通道,强化信贷支持。3月25日,召开“政银企战疫情”线下金融对接会,73家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了集中签订授信合作意向协议,授信金额超1亿元。疫情期间共举办线下专场金融对接会6场,参与企业近200家。7月15日召开北海市“稳企贷”政银企服务中小微企业金融对接会,8月13日召开北海市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银企融资对接暨政策宣讲会,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共赢发展。
三是线上金融对接,打造疫情“零距离”服务新模式。一方面,我们广泛收集各县区、园区企业关于复工复产贷款和应急转贷方面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充分发挥北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载体作用,联合银监局、金融办、各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线上金融服务对接会,先后服务中小微企业200多家,贷款意向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组织平台体系内的服务机构组成战“疫”联盟,开展“百名专家助千企”服务中小企业系列公益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达12000多人次。
四是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节约企业融资成本。我们积极推动和支持北海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通过减免企业的抵押物评估费、担保费等方式,累计为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2375万元,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记者:实施方案“十项行动”中有一项是“实施企业服务提升行动”,其中提到了北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北海日报对此做过专门报道,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其亮点工作?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陆骁君:北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在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支持和市工信局的指导下,为北海市中小微企业打造的“政策+服务+载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设立,是我们有效延伸服务触角,丰沛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平台运营一年多来,影响力持续扩大,平台官网累计注册用户90家(其中有5家是协会,这5家协会有成员企业500多家),服务辐射企业1000余家。平台亮点工作主要体现在:
一是凝聚并协同各方资源,不断创新精准服务模式。平台自建立以来,除了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服务队伍建设之外,积极引进服务机构,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引进了47家专业服务机构,在平台体系内部构建了服务联盟;同时,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良性互动,共同做好服务企业工作。
二是积极开展各类行动,持续为企业赋能。平台建立以来,开展“走访问诊,陪伴成长”活动共44期;开展“赋能行动,走访助企”活动15期;开展“百名专家助千企”系列公益活动66期;开展平台运营一周年庆典系列公益活动45期;开展了“北海市中小企业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北海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问卷调查”“涠洲岛旅游行业协会企业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开展金融服务线上线下对接会等服务活动27场次,帮助我市近300家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签约意向约7亿元;开展各类线上及线下公益服务活动共183场次,开展社会责任活动26场次,了解企业需求650多项,建立服务企业台账850家,服务企业活动1200多场次。
记者:想问一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政策提到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能不能详细解读一下其意义和特点?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陆骁君:目前北海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三大支柱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5%左右。但企业规模结构不太合理。大企业能够顶天立地,中小企业不能铺天盖地,主要原因是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仍然不足。
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吸纳了社会最多的就业人口,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保就业、保民生,就是要形成我们的产业生态,让我们的产业更具活力,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提升我市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做增量,通过外部引源、内部培育的方式,特别是通过大企业带动,较大幅度增加我市工业企业的数量,进一步壮大我市中小企业队伍。另一方面要提质量,围绕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培育一批效益好、产值高的配套企业;培育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而不断提升我市中小企业整体发展和效益水平,培育更多中小企业上规模,加快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惊天动地”的发展格局。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主任科员 蒋妍芝:
好,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莅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