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北海市2020年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满珊伟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曾世富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曾世富: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多年来对北海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真诚支持。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下,全市工业战线的各部门、各产业园区、各县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稳增长各项工作,力保北海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今天市工信局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媒体和社会各界介绍北海市2020年工业发展情况及2021年工作思路。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满珊伟

市统计局工业能源科科长 韦美琳

我是本场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市工信局经济运行科 曾世富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自治区、市直各级媒体及网络平台参加。各县区政府、市有关部门、各产业园区管委会的领导。  

下面,请市工信局副局长满珊伟介绍北海市2020年工业成效及亮点、主要工作措施和2021年工作思路。


北海市工信局副局长 满珊伟:

各位新闻界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多年来对北海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真诚支持!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工信厅的支持指导下,全市工业战线的各部门、各产业园区、各县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稳增长各项工作,力保北海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北海市2020年工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一、工业经济成效及亮点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市工信局力促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企业生产活力逐渐释放,下滑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工业基本面保持健康发展。整体来看,北海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充足。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指标逐渐向好:

一是工业总量继续保持全区前三甲。我市目前有2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月累计完成产值1475.5亿元,总量排全区第三位,超亿元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至125家,北部湾新材料、三创科技2家企业入围广西制造业企业50强前20位。

二是工业投资增速逆势上扬。今年以来,工业投资稳步增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1-11月,北海市工业投资增长61.5%,排名全区第1位,超出全区52.1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11.8%,排名全区第3位;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1%,排名全区第1位。

三是“双百双新”项目成绩斐然。北海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48个,总投资4853.8亿元,达产后产值7036亿元。其中,“双百”项目30个,占全区“双百”项目总数近1/3。项目不仅数量多,推进质量也高,截至11月底,年度投资计划已完成107%。

四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1-11月,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306.4亿元,同比增长103.18%,占广西总量的61.02%;总量和增速均为全区第一。

五是创新与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家,获得自治区工信厅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获得认定广西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11个,其中全国质量标杆1个。

六是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1-11月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1.0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预计全年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已有中石化北海炼化、北海市绩迅电子有限公司、斯道拉恩索(广西)浆纸有限公司、合浦东园家酒厂等4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广西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海精一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绿色工厂;北海综合保税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绿色园区,北海高新区被认定为市级绿色园区。

二、主要工作措施

2020年,我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履行医疗物资保障组牵头单位职责,一手抓医疗物资保障、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稳增长。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工作

一是响应迅速,有效构筑全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线。我局想方设法开拓渠道,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发动我市商协会、企业等社会资源筹措医疗物资。据入库统计,我局共统筹调配了口罩数量超238.64万只、红外线体温枪2224支、护目镜4511个、防护服/隔离衣11524套,以及各类手套、消杀用品以及负压救护车、红外线测温门、仪器设备等相关物资。二是不分昼夜,全力高效调配物资。疫情期间,我局干部通宵达旦接收和清点物资,做到入库、发放不过夜,死保抗疫“三个一线”,有力保障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大采购与推动生产多措并举。疫情期间各地管控物资形势严峻,采购难度加大,我局指导北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服务载体作用,迅速整合社会资源和采购渠道信息,将采购目标地转向国外,不分昼夜加大与越南、土耳其及美洲等国家的联系,服务了超过一百余家相关机构、企业对接采购物资。2月初为解决消毒酒精保障供应问题,我局参与协调仅用16小时即促成一条新的瓶装消毒酒精生产线投产,并向自治区供应50万瓶酒精。四是积极招商,推动卫健产业发展。我局加大对卫健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积极帮助口罩生产企业协调厂房、审批、关键原材料采购等事宜,促进我市本地口罩产量迅速提升,防疫物质生产企业迅速从9家提升到28家。

(二)强化统筹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局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积极开展工业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走企连心解困”行动。2月27日,全市“双百双新”续建项目在前全部复工,2月28日,我市除季节性、政策性停产企业外,2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今年以来,我局按照“企业有需求、部门有联系、问题得解决”的原则,主动“带温暖、带政策、带服务”上门,实现“政企连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困难问题并由各组第一责任人推动问题解决,做到政企“月月有联系,事事有回音”。2020年以来,我局领导带队走访重点企业和“双百双新”项目352家次,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用电优惠、电力接入、流动资金、用工、原料供应等82个问题,为企业加足马力生产提供保障。

(三)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牵头出台了《北海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稳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大财税支持、加强金融支持、促进稳岗就业、强化企业服务等四个方面10条措施,大力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同时,积极组织落实自治区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财政奖补政策,为企业降本增效,加快企业满产达产提供保障。今年以来,我市为54个企业或项目争取到国家及自治区工信部门下达各类财政奖补资金超过2.2亿元,其中数额较大的有:支持“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1亿元,中央财政拨付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补助资金7100万元,其他各类资金包括“千企技改”工程项目、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项目扶持资金,兑现2018年自治区民营工业企业项目竣工投产奖励资金、2019年下半年工业十大行业稳增长扶持资金、2019年广西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奖励、2020年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财政奖补等。此外,市级层面已拨付各类奖补资金5358万元。

(四)精准发力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双重影响,北海市始终稳住工作核心,聚力攻坚破难,统筹兼顾抓重点,使项目可控有序推进。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北海市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抓落实的项目推进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一项目一专班”原则,成立“双百双新”项目推进协调工作专班,推动“门对门”“点对点”精准服务。通过主动了解“双百双新”项目融资需求,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太阳纸业、川化项目、惠科电子产业新城等项目获得(银团)贷款授信用于项目建设。已争取自治区重大产业项目扶持资金1.3亿元,通过免息借款、财政补助、直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双百双新”项目建设。 

(五)强化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市工信局指导北海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企业赋能”行动,成效显著。平台2019年成立以来,引进了47家专业服务机构,注册企业500多家,持续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融资、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专项和综合性服务;今年组织和协同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咨询、调研等活动共148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83场,参加人次超10万,服务企业850家共1200多家次。面对疫情困难,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及项目建设,组织金融服务对接会24场次,促成融资签约意向达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超过72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工业经济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自治区工信厅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各县区各部门各产业园区认真贯彻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工业战线攻坚克难、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增长后劲、升级动力、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短板。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谋划好“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继续奋发作为、提升工作能效、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推动北海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重点方面,力促经济稳增长。

一是扩强项。推动优势产业增能扩产,强化服务惠科、北部湾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加强生产要素保障,确保重点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二是补弱项。加强中小企业上规培育工作,推动实施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行动,积极释放传统产业活力。三是找增项。围绕“产业树”精准招商,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和增产扩能。四是挖漏项。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挖掘漏统企业,防止服务缺失。

(二)强化主动服务,帮助企业多产多销

建立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定期走访企业,全面了解企业排产、生产进度、市场开拓情况等,制定“企业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精准协调解决企业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开展北海工业品“促产促销”活动,组织全市规上工业进行系列线上线下促销,扩大工业产品销售渠道和数量。

(三)推动项目建设,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继续抓好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项目新开工。抓好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一期、信义玻璃、太阳纸业、新福兴硅科技产业园等在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稳定投资增长预期。二是抓好现有重大项目投产,力争贡献更多的产值增量。加大对惠科、信义玻璃等2021年产能增长较大企业的一对一跟踪服务力度,推动项目达产满产。

(四)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对接引进新项目

一是积极策划生成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根植性强的重大项目,主动衔接国家“十四五”规划,聚焦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等产业补链强链;重点围绕“5个50”重大项目,聚焦三企入桂,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重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轻工产业重大项目。二是通过“门对门”“点对点”精准服务,指导帮助建设单位最快速度完成各项前期审批工作,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新闻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曾世富:

谢谢满副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订单减少,工业经济下滑较大。请问明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工业经济稳增长?

北海市工信局副局长 满珊伟:谢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北海市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产值下降,拉低了工业经济的增长。2021年,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我们将继续积极主动作为,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实工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主动仗、实现工业经济稳增长。明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扩强项。推动优势产业增能扩产,强化服务惠科、北部湾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加强生产要素保障,确保重点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二是补弱项。加强中小企业上规培育工作,推动实施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行动,积极释放传统产业活力。三是找增项。围绕“产业树”精准招商,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和增产扩能。四是挖漏项。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挖掘漏统企业,防止服务缺失。


记者:请问北海市在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北海市工信局副局长 满珊伟:谢谢你的提问,今年的工业项目建设硕果累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双百双新”项目数量多。北海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坚持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目前共列入自治区一、二、三批“双百双新”项目48个,总投资4853.8亿元,达产后产值7036亿元。其中“双百”项目30个,占全区“双百”项目总数近三分之一。

二是项目推进质量高。北海市全力加快“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多举措推进项目建设。截至11月底,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已完成107%。

三是重大项目支撑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得益于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建设,1-11月,北海市工业投资增长61.5%,排名全区第1位,超出全区52.1个百分点,在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对重大工业项目的统筹力度,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加快北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市工信局作为医疗物资保障工作的牵头部门,下一步将考虑如何建立医疗物资保障体系?

北海市工信局副局长 满珊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们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的短板和脆弱性,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以至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建立健全从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显得十分重要。我市建立医疗物资保障体系,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是逐步完善自治区、市本级、县级三级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周转制度。按照全区统筹、突出区域重点、分档安排的原则,实行自治区、市、县三级差异化储备。委托国药控股北海有限公司、广西北海柳药药业有限公司为市本级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承储企业,合浦县委托国药控股北海有限公司为县级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承储企业。承储企业按照政府所提供的目录进行储备。同时,指导承储企业建立动态循环的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调拨周转制度。

二是强化生产能力储备,丰富储备形式。在做好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实物形式储备的基础上,针对我市辖区内能生产且需大量储备的应急物资,采取扶持我市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办法,进行生产能力动员储备,保证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生产能力的储备。

三是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制定科学的储备目录和标准。结合我市、县两级的实际,针对公共卫生突发应急事件,确定适合我市市本级和合浦县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格和结构,制定优化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目录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考核检查督查。

四是加强动态监管,确保储备物资安全科学有效。加强对承储企业监管,督促承储企业对储备物资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等信息管理,将相关信息接入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动态管理、资源共享。


记者:北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自成立以来,很好地发挥了服务功能,有效地推动中小微企业稳步健康发展,请问下一步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有哪些思路?

北海市工信局副局长 满珊伟::北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在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支持和市工信局的指导下,为北海市中小微企业打造的“政策+服务+载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下一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广泛聚集服务资源,多维度发挥平台作用。

一是持续强化与全市各部门、县区、园区等的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模式,拓宽服务企业的思路,发挥好平台作为政府助手的作用。

二是持续吸纳社会各类服务机构资源,构和完善平台内部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平台的核心作用、示范带动作用,共同提高中小微企业服务覆盖率,拓展服务创新产品,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三是在平台服务体系内加强多方合作,开展专题培训常态化、培训形式多样化的各类服务活动,助力我市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曾世富:

好,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媒体如需继续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可登录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北海工业”进行进一步了解更多信息。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元旦就快到了,预祝大家元旦快乐,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