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立功证书、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自传、传递过红军情报的木箱子……6月7日,在北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捐赠嘉宾逐一将珍藏的档案资料移交到市档案馆主要负责人手中。当天,我市举行2024年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北海中华文化促进会和12位捐赠嘉宾进行无偿捐赠,这为传承红色基因、研究北海历史文化增添了新资源。
据悉,2023年以来,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多次面向社会发布通告,公开征集红色档案资料和“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周年”的档案资料,动员、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具有历史、文化、社会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这是征集活动启动以来第二次举行捐赠仪式。众多捐赠者将珍藏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纪念册,父辈抗美援朝的立功证书、入党志愿书,个人撰写的北海各时期发展的书籍资料以及收藏的珍贵物件、书籍等一批档案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捐赠仪式上,市委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
捐赠嘉宾沈世钰此次捐赠了其奶奶杨莲的著作《艰苦岁月》《红莲丹青——抗日老兵杨莲画作集》等。她告诉记者,奶奶杨莲生于1926年,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苦岁月》便是她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南路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等峥嵘岁月。耄耋之年,杨莲通过口述,家人代笔,数易其稿,才铸成此著。“记录,是为了留存革命精神,也是为了让后代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沈世钰说,这也是奶奶捐赠的初衷。
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捐赠的每一件档案资料都承载着特殊意义,丰富了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也为传承红色基因、研究北海历史文化增添新资源,发挥了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全媒体记者: 何美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