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四川等地出台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其中提到对偏离成本、价格过高、群众反映较大的景区交通工具票价予以重新核定,降低价格,并提出“不得通过景区交通工具谋取过高利润”,引发网民一片叫好。
点评:游客苦景区宰客摆渡车久矣:“有的景区把游客接待中心设在几公里外,只能坐摆渡车上去。”“有的景区大门离景点还有几公里远,不坐摆渡车要走半个多小时。”“大门越建越远,表面上说是限流,实际上就是为了牟利。”依靠各类摆渡车花式“创收”,已然成了不少景区的惯常操作。不可否认,有一些是出于交通限流、景区保护的考量,但若偏离成本,设置过高的价格,很难不让人质疑景区在“圈钱”。有网民称:“出来玩就得花钱,但不能花冤枉钱。”“这种景区,我是不会再去的,也不会推荐别人去。”说到底,只有提升游览体验,才能提升景区口碑。景区可以创收,但创收要让游客钱花得“物有所值”。此次四川等地顺应游客诉求,整治景区摆渡车宰客行为,为相关景区做出了示范,希望更多景区加紧跟进。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