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2024年耕地保有量比目标任务高出3.35万亩 北海市耕地保护重点工作成效稳居全区前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月12日,星岛湖镇下洋村的村民正在春耕。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杰 摄

3月19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2024年我市耕地保有量比目标任务高出3.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比目标任务高出0.2万亩,耕地全面实现占补平衡,2024年稳定利用耕地面积同比2023年高出1.74万亩;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和比例低于问责标准,成效位于全区前列。

自全面推行田长制以来,我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以田长制为抓手,坚持“去存量、遏增量、抓整改”同向发力。2022年,全市改变了耕地“入不敷出”的历史局面,首次实现耕地数量“扭亏为盈”。2023年流入耕地持续增长,耕地面积同比上年净增1.58万亩,2024年耕地净流入再创新高,耕地面积同比上年净增1.74万亩,全市耕地面积实现“三连增”。2023年度耕地保护考核位居全区第一,荣获一等奖,我市2024年度耕地保护考核各项指标继续稳居全区前列。因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至2024年期间,我市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分别获得耕地保护激励县(区),累计获得自治区耕地保护激励金2400万元。

近年来,我市高效统筹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并提供多元化的应用服务,2022年在全区创新研发首个地级市田长制工作平台,实现全市耕地全域可视化,助力基层耕地巡查管护智能、精准、高效。借助该平台全面提速全市整改恢复工作,推动全市累计实现新增耕地超过4万亩。2024年,我市采取高清航拍监测耕地变化动态,成为全区首个高清航拍实现全域全覆盖监测监管的地级市。

为营造耕地保护良好氛围,我市不断创新耕地保护宣传模式。2023年,我市在全国首创耕地保护“公益田长”,并借助该公益田长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为耕地保护代言,制作耕地保护系列宣传片点击阅读量超过500万人次,公益宣传片被自然资源部新媒体展播推广。2024年,我市在全区首创耕地保护系列文创产品,并以全国土地日为契机,组织开展耕地保护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在全网掀起参与热潮,辐射覆盖全国各地,社会公众参与超3万人次。

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市将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确保市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全媒体记者: 杨菲菲 

通讯员: 郭义修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