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再上涠洲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春节时,北方的我又来到了涠洲岛,我是第二次上岛了。

记得第一次来时,我以为石螺口海滩和贝壳滩到处有贝壳,铺着满地的石螺壳或盛产一种叫“石螺”的海螺,结果惹得载我们沿海岸线环岛游的师傅大笑不止。他对我说:“大姐,你真有创造力。”我诧异地问:“那是为啥?”他一边笑一边说:“告诉你们吧,因为那里有一个村子,形状有点像石螺,海滩就在村口,所以就叫石螺口海滩了。”

石螺口海滩是涠洲岛上观看日落的最佳位置,前几年我曾经和父母、女儿、侄女来过。这次再上岛,陪我来的却只有女儿和侄女了。看着遮阳伞下一排一排竹椅上坐着的陌生游人,我的思绪不由得又回到四年前,父母亲并排坐在沙滩上,拿着纸扇悠闲地扇着凉风的情景。那时父亲身体尚好,常和我们一起到处走走,我感觉有父母陪伴的旅行才是幸福的旅行。父亲最喜欢大海,他曾多次到海边观海听涛。我听过他对大海有过这样的感慨:“海啊海啊,你是真的大,大得咋样都看不见那头,不像有的人,心眼太小,小得连针都穿不过去。”他的这感慨,让我想起一件往事。

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们家在玉山镇开酒楼时,有一天,我们村里的一位老人坐在酒店楼门前的台阶上,时不时往里瞅,父亲无意中看见,便把他扶起来,搀到店里,给老人调了一碗大米面皮,让他尝尝鲜。老人家笑眯眯地说:“还是细智(父亲的小名)能弄成事,你看,这米皮蒸得,软和筋道,油光透亮。”他吃着吃着,两行浊泪便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在大厅招呼顾客的父亲看到这一幕,没有说什么,也没再去老人跟前,只是让服务员给老人送去两片葱花油饼。那天半夜,我起来上厕所时,听到父母亲聊天,才知道那位老人就是十年特殊时期批斗爷爷和父亲最厉害的村干部。

现在,沙滩的竹椅上再也看不到父亲的身影了,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扬起头,想把眼泪止在眼眶中,可喉咙的哽咽声,还是被侄女听到了。她装作没听见,快步地往前走去,我看到她也在偷偷擦眼泪。

站在石螺口海滩上眺望,天蓝得透彻,水碧得清明,被海水抚摸过的沙子绵软细腻,光滑得如匠人用刮板子抹过一样。我捡起一支指头般粗细的珊瑚,在沙滩上写道:“我想您了,亲爱的爸爸。”我坐在沙滩上翻看手机,看着四年前和父母来此拍的照片,顿觉心里轻松了许多。感谢手机强大的功能,留下了我们开心快乐的照片和视频,再次回放的时候,感觉父母和我又故地同游了一回。

岛上的其他地方,当然也不会错过。

五彩滩不同于常见的洁白沙滩,珊瑚石与火山岩打磨过的黑砂石,像是洒向天地间的一把芝麻,当地人叫作“芝麻滩”。滴水丹屏,常年有水流从崖顶渗出,莹莹滴落,在阳光下散发出丹珠的色彩,神奇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北港码头一隅,几艘渔人废弃了的渔船,搁在退潮后沙泥中,被黄昏涂上了一层锈色,我喜欢它们没有纷争的孤寂感。在贝壳滩,脚下看似石头的东西,大多是珊瑚碎片,漂亮得跟工艺品一样。我极喜欢这个地方,在这里可以静静地聆听海浪的波涛声,感受海纳百川的雄伟。

来到涠洲岛,我冷落的心灵被海风吹过,柔软、温和了,那些曾经的忧愁与烦恼,如同冬日的积雪,在春日阳光下,渐渐消融了。


编辑:庞华坚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