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创新养殖模式,错峰供应市场——北海小龙虾“游”上市民餐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市民正在选购小龙虾。 劳国娇 摄

4月以来,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早春档”小龙虾迎来热销。北海本地的小龙虾凭借错峰上市、品质佳等优势成为“抢手货”,市民尝鲜热情高涨。

4月13日,记者在东海市场水产区看到,鲜活生猛的小龙虾在摊位上“张牙舞爪”,赶来“抢鲜”的市民络绎不绝。“清明过后,买小龙虾的客人越来越多,平均一天能卖200多斤。”摊主许智豪告诉记者,近期小龙虾产量逐渐增多,价格也优惠了不少。目前,小龙虾价格根据个头大小划分,每公斤售价在46元至56元不等,预计4月底大量上市后,价格将更加“亲民”。

据了解,之前北海市场出售的小龙虾大多来自湖北、湖南,近期产自北海本地的小龙虾也一跃成为“抢手货”。摊主苏老板一边忙着清洗小龙虾一边向记者介绍,她出售的是来自铁山港的咸淡水小龙虾,这种小龙虾生长在水质较好的稻田里,虾体更为干净,颇受消费者青睐。兴海市场的小龙虾摊主王老板同样表示,今年很多老顾客偏爱本地小龙虾,通过微信、电话提前预约购买的订单比去年多了一半。

“还没吃过本地的小龙虾,今天买来尝尝鲜。”在南珠市场,一次性购买了2.5公斤小龙虾的市民何显杰说道。

据了解,目前北海市场上销售的本地小龙虾主要来自合浦、铁山港等地。为何今年本地小龙虾能在北海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北海推广的“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本地小龙虾受消费者欢迎的关键原因。这种养殖模式的小龙虾生活在稻田浅水环境,活动频繁,主要以水稻害虫、杂草、微生物为食,具有虾体干净、肉质紧实、虾壳薄脆等优点,深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今年受“暖冬”气候影响,水温适宜,本地小龙虾养殖周期缩短、产量增加,上市时间比去年提前许多,抢占了市场先机。

“2月下旬开始有小龙虾上市,4月迎来丰收,现在小龙虾日产量大概是2500斤,每天有500斤流入本地农贸市场,其余销往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地。”据铁山港区营盘镇塘仔村稻虾综合种养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种养面积共1300亩,预计今年小龙虾产量接近200吨,水稻产量约360吨。

据了解,近年来,北海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大力实施“水稻+反季节小龙虾”种养项目,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增加水产养殖效益,错峰供应市场,成功实现“一田双收”。据统计,我市已在合浦县党江镇、铁山港区营盘镇等地建成3个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超2000亩,亩均综合产值15000元,年产值超3000万元,小龙虾市场占比逐年增加。

全媒体记者: 劳国娇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