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北海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严鹄 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

发布人:田卫民 北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双拥办主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 严鹄: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2020年是四年一次的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表彰年。北海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争创全国和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作为我市双拥工作的重要目标,把支持部队国防建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以及保持我市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放在重要位置。我市曾连续7轮被评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连续3轮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争创双拥模范城(县)工作牵动着全市军民关切之情。目前,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工作即将开始,我市军民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创建迎检准备工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市双拥创城工作的进展情况,今天,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进行相关情况通报。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

田卫民 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双拥办主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汤伊林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市双拥办副主任;

丁传海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创业安置科科长;

杨杰 市双拥办专职副主任;

我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严鹄。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直多家新闻媒体(含网络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下面,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双拥办主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田卫民局长通报北海市2016年以来的双拥工作总体情况以及北海市迎接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工作的进展情况。


北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双拥办主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田卫民:

各位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北海市地处我国西南边海防要冲,历来是区内驻军(警)数量较多的地市之一。北海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把争创全国和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作为抓手,把支持部队国防建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以及保持我市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双拥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我市曾连续7轮被评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连续3轮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20年是四年一次的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表彰年,根据有关通知精神,我市已经按预定计划开展一系列创建迎检工作,力保创城活动成功。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北海市2016年以来的双拥工作总体情况以及迎接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北海市2016年以来的双拥工作情况

北海市辖区内驻有陆海空和武警部队10多个单位。 全市自解放战争时期起就形成了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在抓好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多年来始终发挥双拥工作特有优势,深入持久地推进军民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深入人心,双拥政策落实更加有力有效,军政军民关系日益密切,双拥工作氛围更加浓厚,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谊更加巩固,为推动部队建设改革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工作成效有:

(一)加强领导,形成双拥工作强大合力。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做到“五个纳入”:一是把双拥工作纳入军地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市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发展,深化双拥工作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市委出台了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的25条意见;2019年,在机构改革中,北海市单设了市双拥办,核定了1名正科长级专职副主任,做到了双拥办人员、经费、场所、设备“四落实”。二是把双拥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把双拥工作列入了全市的绩效考评指标,双拥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三是把开展双拥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16年以来,市、县区财政投入双拥工作经费达2700多万元。四是把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把国防教育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牢牢把握强国强军伟大实践对新时代双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有力促进了双拥工作的开展。五是把服务部队改革建设纳入双拥工作计划。制定了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和军地需求事项“双清单”制度,将部队事项、官兵需求形成清单,分解落实责任,为双拥工作开展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落实政策,社会尊崇军人形成新共识。

一是认真解决军人的“三后”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重要论述精神,出台了《北海市转业军人、随军家属的安置优待办法》《北海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有效解决了军人的“三后”问题。2016年以来,我市接收的394多名军转干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安置军嫂132名;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超过358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率、就业率达到100%。

二是认真落实抚恤优待政策。2016年以来,全市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定补资金近1亿元;实施退役军人困难个体帮扶救助199人,帮扶救助资金27万元。组织开展关心关爱活动,为29173户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

三是重视和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坚持涉及国防和部队建设的事情特事快办,大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从土地、资金上全力支持建设了广西海上民兵训练基地、驻市空军部队和驻市武警部队指挥中心。2018年起,市财政每年补贴32万元,为驻市空军部队专门开通了一条拥军公交专线,解决了军属子女的上班上学问题;北海新绎游船有限公司对长期驻守涠洲岛的部队军官免费、战士享受岛民优惠政策,每年为驻岛部队节约船票开支15万元。全市所有32条公交线路对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免费乘坐,所有的医院、机场、车站、码头、银行、电影院、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均设置了军人依法优先服务标志,服务场所收费停车场实行军车免费停放,在全市营造了尊崇军人、服务军人的浓厚氛围。

(三)舆论引导,大力营造双拥宣传新氛围。

我市一直重视加强国防和双拥文化的宣传教育,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双拥内涵,把国防教育贯穿双拥工作全过程,实施“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双拥文化、彰显特色优势”的宣传教育思路,形成阵地教育、文化引领、舆论宣传、典型带动“四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模式,有效激发了全市军民共创双拥模范城的工作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双拥共建氛围。

抓好双拥宣传阵地建设。全市建立了国防教育展厅、长青公园烈士纪念碑、涠洲岛红色广场、图书馆等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双拥基地。在市长青公园开辟建设了双拥小广场,设立了双拥永久性标志和双拥文化宣传长廊。将驻市部队驻地道路命名为双拥大道、拥军路、军民共建路等。在北京路、北海大道、西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设立了双拥宣传标牌。

全方位开展双拥宣传,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宣传报道双拥突出成就、爱国拥军动人事迹、双拥创建特色亮点,营造关心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扩大了双拥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多层次开展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利用清明节、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烈士公祭日等重要节日,利用军训、“军(警)营开放日”等活动,加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对双拥和国防的感性认识。

(四)发挥优势,拥政爱民工作做出新贡献。

驻市部队官兵长期以来不忘本色拥政爱民,在完成战备训练和执勤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驻市三个主要部队共承担了3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在修路助学、精准帮扶等工作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北海军分区投入20多万元,为联系的村小学建设了场地硬化项目和国防教育项目,并积极协调爱心企业捐资,一次就为贫困户李保文的妻子筹集医疗救助款32万元。91192部队投入80多万元为帮扶联系村建设了村庄道路、修缮贫困户住房等实事,长期跟踪帮扶65名贫困学生,已有10名学生考上大学。武警北海支队投入20多万元为村小学添置了书桌、图书等物资,完善了村农家书屋的设施。95180部队长期与三所小学结对帮扶,稳定资助20名贫困学生。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军“北海舰”官兵心系北海故乡,在我市长期签约帮扶18名贫困学生就学。积极参与军民共建活动,驻市海军部队、驻市武警部队和我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长期结成共建对子,促进了军地双方文化交流。武警部队依托部队军史室、荣誉室,经常组织地方部门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军史教育,聆听军人故事,激发履职担当。市司法局在多个部队驻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组织专职律师进军营为官兵解答法律疑难,深受官兵的欢迎。市潮汕商会、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等行业协会与部队建立了定期互访联系机制,积极为部队官兵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五)合力共为,在服务国防建设中树立新形象。

驻市部队发扬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优良作风,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同志来北海视察、党的十九大战备维稳、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北海赛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警卫安保任务,有效发挥了尖兵和突击队的作用,有力维护了我市社会和谐安全稳定,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驻市海军部队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驻市武警部队荣获了全国武警部队唯一一家“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驻市海警部队长期承担着涠洲岛海上紧急救助任务,被群众称为“海上保护神”。部队官兵在服务驻地的鱼水情深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2015年7月,驻市边防支队警官梁晓同志英勇救人,被赋以“珠城卫士”和“十大边防卫士” 荣誉称号;2016年2月,驻市91192部队班长彭瑶才同志勇敢冲向车祸现场,从随时有爆炸危险的事故车内成功救出被困的5名群众,被授予“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10月,电建边防派出所所长骆春伟为保护渔港壮烈牺牲,被评为烈士并追授“珠城勇士”荣誉称号。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市先后涌现了一批退役军人一线战“疫”先进典型。退役军人、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何祥光,作为广西第二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长,驰援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全市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参战老兵、参战翻译和参战民兵发起了“我为疫区做贡献”爱心捐款活动,潘志保、陈铭平等219名老兵捐款44100元助力疫情防控,展现了“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的责任担当。

二、北海市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进展情况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市就推进了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迎检准备工作,11月份,召开了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市委王乃学书记、李伦兵副书记、辛红梅常委等领导分别在会上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强调部署,去年12月份,印发了《北海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对照考评标准进行细化,逐一落实任务单位。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经过各级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开展宣传工作。重点抓了几块工作:一是争取在市长青公园建设了双拥小广场,设立了双拥永久雕塑和双拥宣传长廊;二是准备在市图书馆举办全市双拥图文展;三是在火车站、北京路等重点地段制作了双拥标语广告;四是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开设双拥专题宣传,努力营造氛围。

(三)认真开展自查。对所有的医院、机场、车站、码

头、银行、电影院、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公共服务场所是否设置军人依法优先服务标志,服务场所收费停车场是否实行军车免费停放等进行自查整改,同时重视解决好涉及部队、军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全市营造尊崇军人、服务军人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自治区考评工作的相关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发动全市军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并按要求做好迎接自治区考评组到我市考评的相关准备工作,力保第四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取得成功。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 严鹄:

谢谢田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北海市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已经成立有一年了,请问,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推进拥军优属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市双拥办副主任 汤伊林: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新组建的部门。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于2019年3月15日挂牌成立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边组建机构、边推进业务,边落实当前任务、边谋划长远发展,克服困难,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在推进双拥工作尤其是拥军优属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加强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在机构改革中,争取编制部门支持,单独设立了市双拥办,做到了双拥办人员、经费、场所、设备“四落实”。市、县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全部挂牌运行,30个乡镇(街道)、430个村(社区)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镇村两级落实专(兼)职人员495人,全市初步搭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有效维护了军人军属的权益。在落实好北海市转业军人、随军家属的安置优待办法以及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等政策的基础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确保了转业军人、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和军人子女得到妥善安置和优待,2019年,我市共接收的54名军转干部、60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安排25个岗位定向招考安置随军家属。对口安排随调家属8人,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78人,发放随军家属未就业补助23万元,军人的“三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大力支持部队的改革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划拨土地490亩、安排资金上亿元,支持建设了广西海上民兵训练基地、驻市空军部队和驻市武警部队指挥中心。部门联动,合力解决了驻市空军某部码头建设问题,确保了码头的动工建设。另外,北海福成机场改为军用机场、新建海军长波电台等涉及部队的事情也正在逐步落实,支持部队建设力度前所未有。

四是认真落实抚恤优待政策。为全市5665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定补资金3062万元;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29173户家庭悬挂光荣牌;为62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在乡退役军人发放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与全市银行系统签订了拥军优抚协议,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

五是开展经常性军民共建活动,春节、“八一”期间,深入开展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安排资金570多万元走访慰问了驻邕、驻市部队及部分生活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2019年,北海市、合浦县再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记者:我们知道,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评比工作已进行了多届,这次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后开展的第一次评比,请问此次创建考评工作与以往相比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市双拥办副主任 汤伊林: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评比工作从1991年开始,我市曾3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此次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考核评比也是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首次组织开展的,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也重新修订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与以往相比主要呈现4方面新变化:一是更加突出了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对建立拥军支前协调机制、帮助新调整组建和移防换防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兼顾国防需求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更加突出推动解决官兵实际困难,考评项目和评分标准向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等事项倾斜,加大了退役军人和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子女教育优待等项目分值;三是更加突出动态管理和质量标准,健全完善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动态管理、能上能下和荣誉周期制度,建立了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荣誉取消机制;四是此次全国双拥模范城评选比例有所降低,将从15%降到10%,就广西而言,预计推荐申报的设区市名额8个左右,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记者:刚才提到,这次全国双拥模范城考核评比,突出解决官兵的“三后”问题,请问,北海市对随军家属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都有哪些优待政策?

北海市双拥办专职副主任 杨杰:优待随军家属和军人子女,是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的大事。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我市2013年就出台了《北海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办法》,确定了以定向招考的办法安置随军家属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于未就业随军家属,则发放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贴。2019年,退役事务局成立后,我市共定向招考安置随军家属入编就业25人,发放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贴23万元。

我市严格落实民政部 教育部 总政治部《关于印发<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的通知》(民发〔2004〕192号)文件精神,对现役军人及烈士子女入学给予照顾,我市2018年专门出台了《北海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试行)》,为优待军人子女就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6年以来,我市照顾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358名(其中2019年78名),保证每个军人子女都能得到较好的教育,也解决了军人的后顾之忧问题。


记者: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面临的首场考验,请问在创建过程中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目前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北海市双拥办专职副主任 杨杰: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去年3月15日挂牌成立后,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过程中,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照标准,查找差距。从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已经召开了3次会议,专题研究了双拥模范城创建迎检工作,制定了《北海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各部门的创建责任。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要求,结合双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双拥工作职责实际,对标对表,开展了一次自查评估,进行查漏补缺,找准问题症结,明确工作着力点,靶向施治。

第二,落实优先优待政策。包括几方面:一是落实好全市所有32条公交线路对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免费乘坐;二是所有的医院、机场、车站、码头、银行、电影院、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均设置了军人依法优先服务标志,军人办事或就医依法优先;三是服务场所收费停车场实行军车免费停放;四是景区景点对军人、退役军人免费或优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军人、热爱军人、优待军人的浓厚氛围,提升军人军属的荣誉感。

第三,扎实做好部队遂行保障工作。驻市部队开展军事训练、演习等军事活动,北海市全力做好各项协调保障工作,海防、海洋、海事、工信、公安等部门做到全力保障。对部队建设、军人的“三后”等问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双拥办建立清单,全力协调落实。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都组织走访慰问部队,去年“八一”和今年春节期间,市双拥办协调组织安排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走访慰问了驻市部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驻市部队的关心与支持。

第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的宣传工作主要有:一是在北海日报集中开展了拥军爱国模范、拥政爱民模范以及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宣传;二是举办双拥图文展,计划下周在图书馆开展;三是在长青公园建设了双拥小广场,建立了双拥永久性标志和双拥宣传长廊;四是和市创城办共同配合,在北京路、北部湾路、北海大道、新世纪大道、西南大道等主干道的旗杆、墙体等做了大量双拥宣传标语;五是利用银行、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户外LED屏滚动播放双拥宣传标语和宣传片,活跃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氛围。


记者:海军“北海舰”是北海市的流动名片,请问北海市跟“北海舰”平时都有哪些联系?

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市双拥办副主任 汤伊林:海军558舰,1996年被命名为“北海舰”后,就与我们北海结下了紧密联系。北海舰官兵视北海为战舰故乡,北海人民把北海舰官兵当自己的子弟兵。1996至2012年,每年春节市委市政府均组织慰问团由市领导带队到湛江市驻地慰问“北海舰”官兵。2013年 “北海舰”移防福建后,改为由市双拥办组织慰问团代表市委市政府到福建驻地走访慰问。“北海舰”入列命名以来,北海人民和北海舰官兵的互动关系从未间断,北海舰曾多次派出官兵到北海市走访并开展多种共建活动。1997年8月北海舰曾到访北海,停靠地角海军码头,受到北海人民的热烈欢迎。我市曾先后接收安置了5名北海舰优秀退役士兵(非北海籍)到北海工作。2016年开始,北海舰官兵与我市合浦县党江镇18名贫困中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将资助这些贫困学生直至高中毕业。最近一次2017年11月北海舰官兵代表一行7人来我市走访,到党江镇看望了资助学生。据了解,目前,北海舰已由东海舰队移防入列北海舰队,计划下半年换防葫芦岛基地。北海舰始终是北海的名片,是我市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共同见证,无论北海舰换防到哪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互动联系,积极传递“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正能量。


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 严鹄:

好,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媒体朋友如需继续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可登录北海新闻网“新闻发布厅”进行进一步了解更多信息。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