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郭梅修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主持人:牟 熹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宣教科副科长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宣教科副科长 牟熹:
各位来宾,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20年以来,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加大力度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为了及时对外通报相关情况,今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在这里召开北海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主席台就坐的同志: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惠政同志,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负责人刘璇同志、市辐射环境与固体废物管理站副站长林萍兴同志。我是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宣教科副科长牟熹。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同志有:各县区政府和涠洲岛管委会、园区管委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业务负责同志,驻市和北海市各新闻单位的记者。
非常感谢各位对我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今天新闻发布会议程有两项:第一项,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梅修同志通报北海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第二项,请记者提问。
下面逐项进行:
第一项,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惠政同志通报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大家鼓掌欢迎。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陈惠政: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下午市生态环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北海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借此机会,向关心支持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由我向大家通报北海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及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主要工作情况。
一、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概况
2020年以来,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100%完成2020年自治区下达我市的农用地安全利用任务指标;建设用地土壤风险得到管控,暂无污染地块,暂无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面积,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初步核算为100%。年内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情况,未发生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截至目前,共完成4处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环境问题整治销号工作,完成84家涉危险废物单位规范化管理现场考核工作,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1起(份),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移送违法案件线索6个。
二、土壤污染防治主要工作情况
北海市委、市政府高举“生态立市”大旗,坚持走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子,从严稳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市政府先后印发《2020年度北海市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实施计划》、北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北海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北海市2020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等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全方位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一)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严格管控工业污染源方面
一是组织修订我市2020年度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对现有10家重点监管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业将土壤污染防治义务纳入排污许可证,5家企业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并完成年度隐患排查工作,6家企业完成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同时,依法对现有10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开展监测工作。二是持续开展涉镉污染源排查整治。2020年,我局组织合浦县、海城区政府、铁山港区政府对26个行政村及14家重点企业,开展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同时结合我局日常监管情况,暂未发现我市存在在产和历史遗留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
——严格管控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方面
一是组织修订2020年度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全口径清单,2020年我市新增第三类企业1家,并严格落实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必须遵循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的原则,目前我市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实际排放量约为1.1吨,处于《北海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规定的控制指标范围内。二是对我市全口径清单企业开展调研,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减排工作。
——深入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方面
致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5期,全市共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19个;推广秸秆还田68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良8.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60万亩(次),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面积102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27万亩。
——逐步推进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
根据自治区住建厅的工作计划,2020年我市需完成11个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合浦县环卫部门根据整治方案已经开展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销号工作。
(二)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产品安全
一是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根据农用地土壤详查结果,完成一县三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市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数据库已报送自治区。
二是着力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成立北海市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联席工作组,制定农用地安全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攻关区和推进区,明确一区一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开展培训交流和技术指导活动22次,参与人数超过560人次。截至目前,我市完成2020年农用地安全利用任务的100%。
(三)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一是落实污染地块名录制度。持续深入开展疑似污染地块筛查工作,各县区均建立本行政区域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全市目前暂无污染地块。
二是加强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在编制我市相关国土空间规划时,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同时根据我市疑似污染地块的现状及其质量评估情况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在办理项目审批手续时,及时查询污染地块信息系统,确保未进行土壤环境调查或未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疑似污染地块,不予发放相关地块开发利用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进行相关地块的收回、收购或供应。
(四)全力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
一是全面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合推进和现场核查,全力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截至2020年6月底,北海市已全面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目标任务,全市更换双层罐或者设置防渗池的加油站为127家,地下油罐数为448个。
二是持续推进报废矿井、钻井和取水井排查和封井回填工作。根据自治区的统筹安排,我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持续对辖区内报废矿井、钻井和取水井进行调查摸排。经排查,北海市目前暂无相关废矿井、钻井和取水井。
(五)强化固体废物污染整治,消除固体废物污染土壤风险
一是开展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治,排除环境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在2019年排查整治工作基础上,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现存情况进行摸排整治,累计完成全市64家企业的排查,发现存在问题企业4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根据固体废物产生量情况划定重点监管范围,对产生量或堆存量1万吨以下的企业以及10万吨以上的企业的问题设定不同的监察频次和措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二是加快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2020年,根据自治区工作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北海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北环函〔2020〕541号),全面排查危险废物焚烧、填埋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单位,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经营单位;以及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常用有色金属冶炼、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电子器件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7家相关单位的排查工作,其中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经营单位3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1家,其他化工企业3家。
三是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提升危险废物监管水平。根据《北海市2020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开展2020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9月11日,市生态环境局举办北海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培训班,邀请自治区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中心专家针对新固废法修订内容以及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基础知识进行授课培训,市生态环境系统、北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人员及涉危险废物企业代表180余人参加了培训。并对全市涉危险废物单位进行现场督查考核,截至目前,共完成84家涉危险废物单位现场考核工作,指导企业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有效提高了危险废物监管水平。
(六)加强监管执法,严厉查处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
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联合制定《北海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北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席会议制度》要求,严厉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一是拓宽投诉举报途径,创新执法手段。通过“人民E眼”、12345和12319、12369热线、北海市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投诉及和反馈问题,对涉及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线索逐一排查;配备移动执法设备,保障执法效率。
二是大力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巩固工作成效。坚持全面排查原则,对全市涉危险废物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检查排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隐患问题,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1起(份),并按照《北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将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移送违法案件线索6个。截至目前,全市生态环境部门、综合执法部门共出动200余人次,检查涉危企业84家,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案件5起,罚款14.12万元,有效震慑了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
(七)加大综合利用处置,加快推进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建设
全市现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7家,其中医疗废物单位1家,废矿物油类处置单位2家,危险废物收集单位4家(其中废铅蓄电池收集单位3家)。为提高我市危废处置能力,铁山港临海工业园区建设的北部湾资源再生资源环保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4月通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评批复同意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并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北部湾地区,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紧盯北海市重点固体废物产生企业,跟踪指导,落实突出问题整改;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问题清单,加大攻坚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强重点单位监督管理,压实企业责任。各县、区人民政府应依据与辖区内重点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加大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主动监督企业守法,并鼓励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营造政府监管、企业守法、公众参与的环保多元共治环境。
(三)继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对已纳入管理的危险废物重点行业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继续加大对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污染整治,防范固体废物污染土壤风险。
(四)推动完善监管执法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执法衔接制度及信息共享制度。
(五)推动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在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切实解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难题。
我的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宣教科副科长 牟熹:
现在进行发布会的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们对我市土壤防治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刚才发言人在通报中讲到目前我市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有10家,对他们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请问对纳入名单的这些重点监管单位有哪些管理要求?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负责人刘璇: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一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需要履行以下义务: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二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三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记者:请问,如何认定危险废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危险废物有哪些?
市辐射环境与固体废物管理站副站长林萍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2020年11月5日,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罗列了50个类别的危险废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危险废物有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废荧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废水银血压计、废镍镉电池、氧化汞电池和废铅蓄电池等。上述这些危险废物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中,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北海市民的一项重要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的殷切期盼。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原北海市铁山港区诚德公司)产生的固体废物问题引起了社会舆论及公众的广大关注。请问,这个问题目前整改进展如何?
市辐射环境与固体废物管理站副站长林萍兴:感谢您对北海生态环境部门的一直关注。提问中涉及的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原北海市铁山港区诚德公司)固体废物已于2020年6月29日全部完成清运和消纳处置完毕。责任企业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原受污染地块进行调查,并已完成地块修复工作。同时,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建设的广西鱼峰集团北海铁山港固废循环利用环保综合体一期工程一建成投产,将大幅提升北海市固体废物消纳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固体废物环境安全。
北海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宣教科副科长 牟熹: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朋友们,刚才陈惠政同志通报了我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认真履职、通力合作,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明显,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到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方面仍有很多突出的问题需要狠抓加以解决,如对固废产生企业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健全,民间环保组织、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不充分,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明年,将进一步推动完善监管执法制度,大力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重点单位监督管理,压实企业责任,营造政府监管、企业守法、公众参与的环保多元共治环境。希望各级各部门继续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希望各新闻媒体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好北海的蓝天、碧海、净土,把北海优良生态环境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