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2020年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郭立冬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主持人:廖武雁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科长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科长 廖武雁: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了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郭立冬为大家进行情况通报。

我是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科长 廖武雁。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北海日报、北海广播电视台、北海晚报、北海新闻网的记者朋友及有关单位和企业。  

下面,请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郭立冬同志通报2020年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郭立冬: 

各位来宾,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科技局,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科技强农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战略部署,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布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我市政府于今年10月正式印发了《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下面,由我做一简要发布。

一、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主要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惠农政策来推动,现在到了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的新阶段。我市的农业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全国一样,现处于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的新阶段。当前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只有从科技创新入手才能找到有效破解途径,从而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为此,市科技局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近年来我市农村科技创新工作重新进行了梳理,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我市农村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回头看,本着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找到我市现阶段农村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调研组历时10个月,走访了5个基层单位、4个科研院所、10余家优势农业、水产企业,以我市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支撑我市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为调研重点,深入开展科技调研工作20余次,于2020年7月形成《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征求意见稿)》,通过发函、调研等形式,向各县(区)科技局和相关市直单位、区政府、科研院所及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后修改形成《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讨论稿)》,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通过后,《三年行动方案》于今年10月正式印发实施。

二、文件定位

《三年行动方案》注重强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科技强农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一致性和衔接关系,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是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在我市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新时期推进我市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指导方针,对统筹部署我市未来三年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内容

《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未来三年我市农村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以市科技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北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为我市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保驾护航,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一)总体目标

《三年行动方案》根据广西科技强农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实际应用、聚焦农民需求为导向,结合我市农村科技工作现状和发展势态,按照“跳起来,够得着”的原则,设定了九大工程重点任务和三年行动目标。力争每项工程任务都量化,做到既体现工作主动性,又遵循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最终使我市农村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重点任务

在整体结构上,主要从提升建设广西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培育、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乡村振兴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创新型县(区)建设、优势渔业种业提升工程、向海农业重大技术攻关、特色产业链区域协同攻关及向海国际科技合作攻关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举措。按照总体设想、推进措施、工作目标三个层次有序展开,阐明农村科技创新未来三年“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下面逐一介绍。

一是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在一定区域内,以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改造传统产业,对不同类型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它是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有且仅有1家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数为0,远落后于广西的其他地市。《三年行动方案》将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筹建工作纳入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指南,这是我市首次将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纳入市级科技项目支持,争取在三年内建成1个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广西农业科技园区零的突破。

二是星创天地培育工程。星创天地是现代农业的众创空

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市科技局制定市级星创天地管理办法,对获评市级星创天地的单位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孵化能力提升项目支持,同时每年支持不超过20万元的“一星一品”技术应用示范项目5个。这也是我市首次将星创天地建设纳入市级科技项目支持。旨在到2023年建成7家以上广西星创天地,其中培育建成3家以上国家级星创天地;培育2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5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创新创业,提高乡村产业科技支撑水平。

三是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的上作出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把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抓好。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三年行动方案》安排科技特派员的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每年安排1次以上全市科技特派员对外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和能力。

四是乡村振兴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每年择优支持一批科技特派员组成产业技术专家组下乡发现问题、策划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每个项目引进、推广应用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转化1项以上农业科技成果,有效地驱动乡村科技与产业融合与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

五是创新型县(区)建设工程。该项工程以县(区)全产业链开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计划对独立设置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县(区)科技部门每年支持1-2个的不高于20万元的市级科技项目,支持创新型县域建设,鼓励县区成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产业研发中心、优先支持其所推荐星创天地及市级科技项目。通过3年对县域相关单位的科技项目给予倾斜支持,至少建成1个广西创新型县(区),力争新增建成1个全国创新型县(区)。

六是优势渔业种业提升工程。重点支持珍珠、贝类、青蟹、大蚝、金鲳鱼、对虾等优势特色海洋渔业,选育和引进新品种,做好种质的收集保存。充分依靠入驻北海的国内一流的海洋类科研力量,促成产学研合作,突破1-2项现代重大种业繁育关键技术,做出地方技术标准等系列科技成果。市科技局每年支持1-2个项目,每个项目不高于30万元。

七是向海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工程。聚焦养殖池塘的生态修复、瞄准深水网箱养殖、稻虾(渔)养殖、牡蛎深水生态养殖、鱼贝养殖等养殖模式、星虫类高效繁育攻关、生态可持续发展种养殖技术的研发,水产病害防控技术的突破,向海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市科技局每年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每个项目不高于30万元。

八是特色产业链区域协同攻关工程。聚焦北海地理品牌和优势海产品的产业化,围绕北海市特色产业珍珠、大蚝、青蟹、方格星虫等渔业和海鸭蛋、海猪、涠洲仙人掌等特色产业在全产链上重大科技需求,突出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解决纵向、横向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瓶颈。到2023年突破产业链条上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渔业加工业等。市科技局每年支持特色产业链协同攻关重大专项1-2项,总支持额度在100万元以内。

九是向海国际科技合作攻关工程。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发挥入驻北海的多个科研机构的优势,同时依托广西海洋研究所等本地的科研机构,一方面引进日本等先进国家及海外的国际创新新动力;另一方面面向泰国、缅甸、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开展产业链创新合作。支持开展国际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科学家合作交流、技术转移、技术培训等,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推动我市成为全区面向东盟的区域创新交流中心和国际创业中心。每年由市科技局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立项支持向海国际科技合作攻关1-2项。

四、保障措施

为统筹推进九大工程计划落地落实,强化组织保障,市科技局将建立以北海市科技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支持和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宣传,严格绩效考核,推进九大工程计划落地落实见成效。

农业科技创新最后的结果应体现在:通过创新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科技创新本身的工作应该体现在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上。《三年行动方案》是我市首个着重强调农业科技体系创新文件,是推进我市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指导方针,力争我市每个涉农科技领域在2023年都能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使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得到优化。这个体系形成了,将来我们的农业科技创新就步入一个良性的轨道,这是一个大的突破。

农业科技创新九大工程每一项都有详细的任务目标、实施举措,欢迎媒体朋友们详细了解、深度报道,也欢迎媒体对我们的农业科技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情况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科长 廖武雁:

谢谢郭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出台实施,预计三年后会实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呢?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郭立冬:谢谢这位记者对市科技局工作的关心。未来三年农村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实际应用、聚焦农民需求为导向,按照“抓基础、破瓶颈、建平台、推转化、促融合”的总体要求,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组织实施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种业创新有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农业科技创新数量明显提升,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1.创建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1家以上,实现零的突破。

2.建成7家以上广西星创天地。

3.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以上。

4.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5个。

5.创建1个广西创新型县(区)。

6.引进推广新品种或者新技术18个(项)。

7.突破或者转化10项以上关键技术。

8.与6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进行农业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9.通过实施本方案,产生利税2000万元以上。


记者:科技特派员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有力的科技支撑,也是科技成果下沉的农村的最佳途径,请问市科技局对于这一块工作有没有什么特色做法?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郭立冬:谢谢这位记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自2016年起,我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选聘的“精准扶贫先遣团—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他们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核心目标,摇起科技助力脱贫的大旗,通过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进村入户的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和指导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市乡村脱贫、乡村振兴局面。整个2016年-2020年期间全市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培训320期(次),培训农户8200人次,间接受益农户28600人次,累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5300份(本、册)。同时还建设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示范基地22个,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加快我市农村依靠科技实现脱贫带动致富的步伐。我们具体措施:一是在贫困村我们做到“由1名县乡科技人员+1名地市科技人员+1名自治区科技人员”共同服务1条贫困村的目标,实现对贫困村的全覆盖服务。二是通过“农业科技云平台”做到技术难题有专人对接,实现全天24小时零时差科技服务。三是在北海率先开展了全市科技特派员培训交流会,在广西率先组织全体科技特派员外出高校脱产学习,提升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能力。2021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习主席的讲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乡村特派员工作,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科长 廖武雁:

好,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媒体如需继续深入了解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可关注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做进一步了解。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以及到场的领导、嘉宾。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