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北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李钟玲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刘小文 北海市市政信息服务中心主任  


北海市市政信息服务中心主任 刘小文: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的到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切实改善生活环境,为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北海市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在阶段性的工作开展中初获成效。今天,在这里召开的北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由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北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相关领导通报北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就具体情况为我们答疑解惑。

首先向大家介绍在发布席上就座的各位领导:

李钟玲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作福 北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总支书记、主任

张高侥 北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

我是北海市市政信息服务负责人主任刘小文。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下面,有请李钟玲副局长通报北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情况。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钟玲: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道路上的一项重点工作。工作开展以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阶段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由我向大家汇报北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北海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各项工作:

(一)建立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32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各成员单位、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绩效考核工作内容来推进,加强开展常态化日常检查、联合督导、测评考核等工作,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做到每月有打分、有排名、有通报。为了明确工作规范,北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印发分类工作指引、各项实施方案、指导手册和指南等,统一工作要求和标准,有据可依,提高分类工作质量。选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如海城区的东街、中街、西街等7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和合浦县廉州镇、银海区侨港镇等4个镇,覆盖城镇常住人口74余万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做法,以点带面,有序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北海市已实现了建成区范围内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分类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是基础,分类体系建立是关键。在分类投放和收集环节,建设1161座带雨棚四分类垃圾分类亭,并结合创城补短板,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等地方设置4692套二分类果皮箱、1944组四分类垃圾桶;城区157辆生活垃圾收运车辆均按“四分类”标准喷涂或粘贴了标识标志,按照规定时间、路线对各类垃圾进行单独收集运输,完善了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环节,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需求。在终端处理环节,建设1座日处理规模20吨厨余垃圾应急处理工程;在全市建立5个有害垃圾暂存点和3个大件垃圾临时收集处置点,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日处理规模为1400吨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完成36.29%建设进度,计划2022年6月份前建成投产;日处理规模为100吨的北海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于2021年11月动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11月建成运营。完善分类体系的建立,加强了资源回收利用环节中社会企业的进驻和支持,引进了北京衣衣不舍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小贝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工作,从源头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逐步提升。

(三)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加强教育培训。

为了有效提升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充分利用电视台、北海日报、等主流媒体,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贯,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知识和成果宣传。市教育局制定垃圾分类进校园的课堂教育制度,学校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5424次、家校互动或联动社区互动实践活动264次,参加到活动中来的人数达到73.24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师生们的分类意识和习惯,形成了垃圾分类“进校园”的良好宣教氛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城”等主题工作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志愿工作者们共发放分类指南、指导手册等各种宣传资料18万多份,在各宣传现场悬挂宣传横幅1.2万多条,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强对现有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二是2022年计划投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桶,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生活垃圾分类亭。计划将大件垃圾拆分中心、有害垃圾处理、厨余垃圾等项目交由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或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三是加大财政的保障和投入力度,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2022年各级财政预算,按照四类垃圾的收运及处理工作需要足额保障工作经费,确保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四是打造一批示范片区,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做法,有序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五是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确保年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覆盖率达到100%。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城市里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在这里,我谨代表市垃圾分类办,向每一位辛勤付出、全力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北海市市政信息服务中心主任 刘小文:

谢谢李钟玲副局长对北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的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北海市在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后,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北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总支书记、主任 曾作福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北海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工作的贯彻实施,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全市实现了建成区范围内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实施氛围;二是确定了7个街道、4个镇共11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城镇常住人口74余万人;三是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四是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各项实施方案和编制分类指导手册等配套文件,选定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片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五是完善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区域范围内及公共机构建设1161座带雨棚四分类垃圾分类亭,结合创城补短板,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等地方设置4692套二分类果皮箱、1944组四分类垃圾桶。六是加快终端工作建设,日处理规模为1400吨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完成36.29%建设进度,计划2022年6月份前建成投产;日处理规模为100吨的北海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计划于2021年11月动工建设,2022年11月份建成运营。


记者:北海市目前共有多少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北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总支书记、主任 曾作福目前北海市已实现了建成区范围内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共有11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确定海城区的东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高德等7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和合浦县廉州镇、银海区侨港镇、铁山港区兴港镇、涠洲岛旅游区涠洲镇等4个镇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城镇常住人口74余万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做法,以点带面,有序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北海市在推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问题?

北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 张高侥存在困难:一是相关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相关单位的重视程度不高,未能按工作分工认真履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职责,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没有完全形成部门协同推进工作的局面。有的辖区、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专班配备人员不足,导致垃圾分类工作协调不顺、联动不及时。没有明确的约束和奖惩机制,推进工作的软件管理环节薄弱。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推进机制和废品回收利用补贴机制等机制体制还处于空白。二是垃圾分类设施短板突出。目前,拆分中心项目、有害垃圾处理项目、厨余垃圾处置中心等垃圾分类硬件配套设施选址难、建设难,缺口各类垃圾专用收运车辆10辆,设施设备短板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推进。日处理规模为1400吨(一期)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日处理规模为100吨(近期)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还未建成,无法满足整个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及建成区所有公共机构的分类需求。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质上是非经营性的公共事业,每个过程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运营和四类垃圾收运处理经费比较缺乏,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等业务经费不足。四是宣传发动还不够深入。一些责任部门宣传发动还不够深入,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入户率仅为51%左右,居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没有达到100%,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强。

解决措施:一是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压紧压实相关部门责任,形成合力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争取在年底前完善形成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计划投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桶,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生活垃圾分类亭,对现有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确保数量充足、标志清晰。加快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成投产。计划将大件垃圾拆分中心、有害垃圾处理、厨余垃圾等项目交由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或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三是加强工作经费的投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2022年各级财政预算,按照四类垃圾的收运及处理工作需要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合理安排四类垃圾投放、收运及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运营经费,充分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等业务经费,确保配套设施建设、宣传推广、日常管理等工作正常开展。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需预算经费约2260万元,其中市级约1654万元,各城区约606万元。四是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全市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大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确保年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覆盖率达到100%。推动各级各部门开展行业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培训,明确工作要求和规范,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北海市市政信息服务中心主任 刘小文:

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如需进一步采访,请记者会后联系相关部门。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