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浦县常乐镇与广西吖鲜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海鸭养殖项目合作协议,项目首期500亩的养殖基地已在常乐镇象古村动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现代化鸭舍、18组配套鱼塘以及6000余平方米的数字化分拣中心、鲜鸭蛋保鲜库和转运中心。
4月7日,记者在合浦县工业园区看到,该公司的数字化厂房建设已接近尾声,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施工。据介绍,新厂房建成后,可以满足8条生产线同时开工生产,仓库、冷库仓储每天可以吞吐40吨鲜鸭蛋,并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公司负责人李杰介绍,公司将在3至5年内,建设海鸭蛋产业研发基地、出口基地和北部湾地区百万级海鸭养殖生态链。
“公司在象古村建立海鸭养殖基地,为海鸭蛋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就是不需要在海边也能养殖出符合行业标准海鸭。”李杰表示,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对海上养殖企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对于如何破解海鸭养殖及海鸭蛋供应难的瓶颈问题,该公司作了探索和尝试,在非海边利用北海优质的空气和水源,投放优质的鱼虾饲料喂养海鸭。一些行内人士认为,这个思路和方法是解决海鸭蛋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2年,全市海鸭养殖户600户,海鸭蛋加工量达到5万吨,生产即食咸蛋约8亿枚。尽管海鸭蛋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仍不能满足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一些行内人士表示,利用废弃虾塘、鱼塘养殖和北海丰富的鱼、虾等资源养殖海鸭,既可以解决传统海鸭养殖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又突破了海鸭蛋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有助于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李杰表示,公司将继续在合浦县常乐镇、铁山港区南康镇等地区扩大基地养殖规模,预计养殖面积超过1000亩,努力将其打造成北海海鸭蛋产业“海鸭旱养”的行业标杆。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