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颗椭圆形的青壳海鸭蛋,在生产线上滚动着,经过清洗、质检、烤制等多道程序,便制作完成,装进精美的箱子,运往全国各地。8月30日,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的第三季度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合浦工业园的广西合天宝龙食品有限公司,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一枚小小的海鸭蛋是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撬动产业大发展的。
广西合天宝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海鸭养殖、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供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企业,分养殖区和加工区。其中,养殖区位于合浦县闸口镇群珠村,占地面积228亩,蓝天白云下,滩涂上一群群鸭子十分壮观。目前,青壳四号良种蛋鸭存栏量11.68万羽,年产蛋2886万枚以上。而加工区位于合浦工业园,生产车间共配备有8套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日可加工海鸭蛋100万枚。
小小鸭蛋促成大产业。从2016年正式成立至今,该公司的日产能从3万枚增长至如今的100万枚,短短几年间,该公司从行业“小白”成为“领头羊”,而“做一枚充满科技感的海鸭蛋”更是该公司坚持的价值追求。
该公司将科技切切实实地融入了养殖、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在示范区,一个个显示着各种详细信息的屏幕在不断滚动更新,这正是该公司与广西移动携手合作的5G数字平台,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广西第一家5G智慧海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5G智慧养殖管理平台对养殖区的水质和气象、棚内棚外温湿度等进行实时数据监控,进行自动饲养、视频监控等,建立对海鸭养殖、产蛋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同时,加工区的5G智慧工厂管理平台也采用批次管控的方式,全程记录海鸭鲜蛋的入库、质检、腌制、加工、包装、仓储、销售等工序环节的数据采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了海鸭养殖及海鸭蛋加工整个生命周期的监控,让消费者通过产品溯源码了解从鸭苗到产品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从养殖到餐桌的溯源管理。”广西合天宝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裕鑫介绍道。
在科技创新上,该公司与广西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成立专家工作室,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目前,该公司注册了“北海宝”“海鸭宝宝”和“北海老渔村”等6个商标,拥有“有机认证”“国际清真”“香港正印”“圳品评价”等资质,获得第十九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产品金奖、“广西好嘢”多项荣誉。去年,该公司“海鸭蛋产业集群项目”荣获“涪陵榨菜杯”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成长组三等奖。
“我们目前与全聚德、中石油、大董集团、北大荒和广西农垦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经营收入位居全国同行业销量前列,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61亿元。”陈裕鑫说道。
目前,该公司示范区入驻新型经营主体8家,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六统一”(统一鸭苗、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保价回购),带动465户农户通过养殖海鸭增收。精准帮扶车间每年安排就业农民超过160人,人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2880户农户实现就近就业,每年累计就业增收超过6000万元。同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线上+线下”的双渠道营销模式打开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助推农业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数字化、品牌化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向更高深度、更宽广度融合发展,持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陈裕鑫说道。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