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北海市纪委监委“实施‘六式’监督法 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3年9月22日(星期五)10:00  

地点:

北海市新闻发布厅(北海市海城区中山路213号院内)


主发布人: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何应勇

主持人: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要求。北海市纪委监委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重大项目建设这条主线,立足监督专责,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政治监督,在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上持续发力,推动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着重向大家介绍市纪委监委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成效。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何应勇

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  苏  骅  

我是主持人梁芳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桂媒体、自治区主流媒体、市直新闻媒体(含网络媒体)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

下面,请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何应勇介绍北海市纪委监委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成效。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何应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北海纪检监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通报北海市纪委监委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北海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紧盯阻碍决策实施、影响政策落地、破坏市场秩序等突出问题出招“亮剑”,以“六式”监督法为抓手,有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清单式”管理,瞄准问题靶心。围绕北海市打造中小城市营商环境标杆的目标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在深刻总结近年来政治监督有效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北海市纪检监察机关“五个一”措施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实施方案》,每季度开列政治监督重点工作清单,紧盯项目建设、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关键环节,深入检视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贯彻落实情况,确保监督始终聚焦在具体责任、具体规划、具体政策、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成效上。今年以来,共围绕壮大实体经济、重大项目落地等开展政治监督111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99个,以有力有效监督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专班式”推动,全方位服务保障。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重大项目建设专项监督,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机制统筹的重大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监督重点,参照“服务企业攻坚升级行动”战区机制,将北海划分为“五大监督战区”和30个“监督网格”,统筹“市、县、乡”三级力量,分级组建监督工作专班,紧盯重大项目落地、惠企政策落实、助企措施落细等内容分片分区督查,综合运用“室地”“室组地”“室组巡”强化片区协作,健全完善“线索备案、定期汇报、难点月研”等制度机制,确保督在关键处,查出真问题,推动真整改。比如,围绕玖龙纸业项目,共开展“专班式”监督53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1个,以精准监督护航项目高效推进。

三、“问诊式”监督,助企纾困解难。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重大项目建设这条主线,深入推进“走企问政督效”专项行动,健全“委领导带队走访”“分片包点联合督导”“双向沟通双向反馈”等工作机制,深入一线把脉问诊,精准掌握企业需求,督促部门主动履职,定期回访跟进落实,形成了“企业点题、纪委破题、部门答题”的工作格局。同时,依托“纪委书记接访室、信访工作室、党风廉政建设室”,在县区探索建立廉情监测机制,开列10项营商环境“码”上举报清单,进一步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推动企业意见“一键直达”。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走访、服务企业(项目)148次,电话回访68次,督促解决问题65个,推动营造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浓厚氛围。

四、“沉浸式”暗访,治庸提质增效。坚持把纠“四风”、改作风、树新风作为检验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常态化开展“整顿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损害营商环境8类情形27种具体表现,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具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职能的单位和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进行重点暗访监督。通过模拟办事体验、实地蹲点查验、走访群众了解、电话核验回访等方式全面掌握窗口单位履职尽责、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堵点淤点难点,打通优化营商环境“中梗阻”。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窗口单位开展明察暗访153人次,在营商环境领域主动约谈177人次,推动干部作风形象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水平进一步增强。

五、“拔钉式”惩治,清除顽瘴痼疾。紧盯损害“亲清”政商关系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护航营商环境一线清除“害群之马”、畅通“经脉气血”。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问题专项整治,聚焦“八种情形”,坚持“两责”协同,紧盯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质量监理、预算结算、竣工验收和物资采购等七个环节,强化“八子彻查、部门联查、项目倒查、三类同查、新隐严查”等“五查”联动,严肃查处了北海市政府办公室原调研员常勇、北海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苏鸿飞等一批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的典型案件,市本级立案数排名全区前列,相关经验做法获自治区肯定并转发全区纪检监察系统交流,旗帜鲜明地向破坏营商环境者“亮剑”,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清障护航。

六、“制度式”约束,深化系统施治。以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开展系统治理,在治建并举中推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警钟长鸣,在营商环境领域先后打出“书记点题谈”“一季度一主题一警示”“清廉支部共建”等组合拳,组织拍摄工程领域腐败警示教育片并在全市巡回播放,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立足职能职责,深入实施《北海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重大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备办法》《北海市工程领域招投标领导干部“说情打招呼”行为登记报告暂行规定》等制度,有效预防“用权任性”行为。着眼常治长效,组织推进权力运行制度机制“留废改立”,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排查梳理廉政风险点,评估现行制度机制,确定“留废改立”事项,制订完善营商环境领域规章制度60项,切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以上就是市纪委监委实施“六式”监督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情况。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全国一流、全区第一”目标任务,坚持把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精气神,牢牢守住北海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我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发布主题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大家!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谢谢何应勇副书记的情况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提问:在新闻发布词中提到“北海市纪检监察机关“五个一”措施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能否展开介绍下具体是哪些措施?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们请何应勇副书记来回答。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何应勇:

感谢记者提问。“五个一”措施是我们强化政治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一是“一季一会商”开列监督清单。每季度第一个月召开政治监督会商会,重点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自治区、北海市工作要求,制定政治监督重点任务清单。二是“一月一调度”细化落实方案。每月上旬指导市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县区纪委监委结合监督联系的地区、行业、领域实际,按照“一地一案、一组一策”原则,进一步细化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着力解决监督虚化、泛化问题。三是“一事一对标”排查存在问题。针对近期以来外省市发生的重大事故、重大舆情、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问题,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及时跟进监督,举一反三纠治,推动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四是“一督一反馈”压实整改责任。建立“一督一反馈”问题反馈机制,明确反馈主体、载体、时限,根据问题类型,综合运用制发监督工作提醒函、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压实责任,分级分类建立工作台账,破解督治脱节、溯源困难问题。五是“一件一回头”强化销号管理。建立“回头看”清单和整改销号工作机制,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拒不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开列清单、全程监督、问题反馈、纠偏整改、评估销号”的链条式监督闭环。比如,今年一季度,我们因时因势制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局起步监督重点清单,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细化44项具体监督内容,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04个,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背后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不尽相同,请问北海市纪委监委在营商环境领域是如何做到精准监督、靶向施治的?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苏骅常委来回答。


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  苏  骅:

感谢记者提问。找准问题症结,掌握实际情况是精准监督的前提。今年以来,我们强化运用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制定《北海市纪委监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营商环境领域开展了大量的调研。深入一县三区纪委监委走访交流,掌握营商环境监督的问题困难和薄弱环节;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营商办等9个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详细了解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实地走访重大项目60个,现场了解诉求反映,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嵌入式”督导有清廉建设任务的单位(企业)80个次,共同查找出深化清廉国企、清廉民企建设存在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并跟进督促整改;用好作风专题调研成果,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明确将“置若罔闻”“推诿扯皮”“冷漠懈怠”“拖拉疲沓”“设卡刁难”“枉法谋私”“居功自满”“其他‘四风’突出问题”等损害营商环境的8类情形27种具体表现作为整治重点,全面提高专项监督的精准度。同时,我们坚持“系统抓、抓系统”,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专门召开会议,集体约谈主管部门、产业园区和平台公司主要领导,研究出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细化9个方面34项整治任务,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乱象整治,累计排查工程项目4600余个,发现一批串通投标、违规执业、商业贿赂等问题线索,积极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请问北海市纪委监委针对查处的营商环境领域案件,都是怎样开展警示教育的,取得了什么成效?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何应勇副书记来回答。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何应勇:

感谢记者提问。我们历来高度重视警示教育工作,今年的主要做法有3项。一是“书记点题谈”压实主体责任。组织开展第六期“书记点题谈”活动,市委主要领导围绕“常思贪欲之害莫插手,常治工程项目贪腐无止境,为加快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提供坚强纪律保证”主题,对全市各级“一把手”及部分家属开展点题谈话,告诫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坚决做到“五个不要”,即不要屈从于金钱,不要屈服于权力,不要放纵下属,不要轻易被诱惑,不要贪图小利,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跟进落实点题谈话200余场次,推动15名领导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清问题。二是“一季度一主题一警示”教育身边人。协助市委制定《北海市开展“一季度一主题一警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明确市直重点部门单位、县区党委每季度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其他部门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警示教育,通过确定一个警示教育主题、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剖析一起典型案例、进行一场廉政谈话、交流一次心得感悟等措施,分类分层推动全市警示教育常态化、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围绕营商环境领域召开警示教育680余场次、廉洁教育谈话6600余人次。三是“清廉支部共建”推动重点领域治理。依托市纪检监察机关党委及其下属党支部自身资源,分批分期联合案发单位、重点领域、关键系统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每期选择与共建单位密切相关的违纪违法案例作为反面教材,通过案情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讲述案件背后深层次问题等方式,以共建促整改,以整改促治理,切实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治本作用。截至目前,已联合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21个单位,举办“清廉支部共建”活动3期。


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  芳: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媒体如需继续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可与市纪委监委联系进一步了解。

最后,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