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北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3年12月28日(星期四)下午15:30

地点:

北海市新闻发布厅(市政府第二办公区八号楼对面)


发布人:

劳小兰 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

郝 佳 市高标办综合协调组成员

庞翔云 市高标办项目技术组成员

主持人:

陈曼芳 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


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 陈曼芳: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欢迎出席北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闻发布会。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北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今天我们有请到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劳小兰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高标办综合协调组成员郝佳先生和市高标办项目技术组成员庞翔云先生。

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 劳小兰 

市高标办综合协调组成员 郝 佳 

市高标办项目技术组成员 庞翔云 

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 陈曼芳

首先请劳小兰女士作介绍。


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 劳小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北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北海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胆探索创新,严守耕地红线,并多次获得自治区激励奖励。今年,经过多方努力,北海市成功入选全国六个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之一,下面,我就北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北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

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北海市共有耕地152.8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34.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8%,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7.14万亩。目前,2023年建设5.2万亩已纳入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于7月底全面动工,目前已基本完工。2024年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15个(建设任务22.37万亩),目前已启动初步设计,争取在2024年1月底开工,2024年下半年陆续完工。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党委政府及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发改、财政、乡村振兴等多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统筹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强化工作领导和管理。同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分工明确、条块结合、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协作工作机制,让思想认识再深化、工作举措再细化、协调力度再加大,助推北海市高标农田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二)突出项目引领,集聚发展动能。今年北海市出台了《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和《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先建后补”融资创新实施办法》。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大中型灌区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美乡村建设”五大项目,2023年到2027年,建设全市高标准农田约96万亩,其中新建约40万亩,改造提升约56万亩,地力明显提升,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以上,同步配套实施一批旱改水土地整治、大中型灌区改造等项目,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

(三)创新“投贷联动”政策,解决融资难问题。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预设总投资48.75亿元。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北海市对缺口资金综合施策、多渠道筹措。一是委托市县政府投资平台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制定出台《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先建后补”融资创新实施办法》,建立“政府平台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机制,实现投、融、建、管、运一体化。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实施主体自筹和上级奖补资金滚动投入撬动金融资本,申请融资19亿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争取到农发行给予最长贷款期限、最低贷款利率的支持。三是给予政策扶持。北海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粮食产能指标收益按一定比例奖补给项目实施主体和县区,鼓励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四是整合各类资金共同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挥各部门积极性,整合高标准农田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资金、大中型灌区改造资金和乡村振兴补短板资金等,通力合作,既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又同步补齐历年农田建设各项短板,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四)探索管护模式,确保效益持续。计划制定《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维修管护实施办法》,一是实行管护绩效考核与资金奖补挂钩。以项目片区或村委为单位,重点对工程完好率、农地进出率、水费收缴率和脱贫户、监测户聘用率等指标实行综合考核,财政奖补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管得好的多奖,管不好的少奖。二是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封闭式管道灌溉项目区,由项目实施主体履行管护职责;开放式渠道灌溉项目区,由项目实施主体与项目所在村委共同管护。三是实行过渡期管护与市场化管理。对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安排实行管护五年过渡期管护经费,纳入项目投资成本。过渡期满后由村委按相关部门核定的农业水费标准征收管护经费,引入保险公司承保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聘请专业公司承担维修管护工作,全面实行市场化运营,逐步实现以田养田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万物土中生,有土方有粮,下一步,北海市将继续全力以赴抓项目、善作善成抓落实,以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一体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和美乡村建设,计划用4到5年时间,把全市连片200亩以上的基本农田全部建成“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北海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业力量。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北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 陈曼芳:

感谢劳小兰女士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记者提问: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为高标准农田”,请问北海市在此次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做出了哪些提升和创新?谢谢。


市高标办综合协调组成员 郝 佳:

感谢记者同志的提问,今年,通过多方努力,北海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这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为顺利完成试点任务,北海市以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改变原有的建设思路和要求,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加快统筹推进。此次,北海市成立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连片建设”原则,计划将全市9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四年完成,同步统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地综合整治、大中型灌区改造、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提高高标准农田综合效益。

二是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建设标准。北海市以政府平台公司为纽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引领,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地综合整治、大中型灌区改造、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整合各方政策资源,提高建设标准。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构建财政投入、主体自筹和金融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区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 4300 元以上,其他项目区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3000元以上,为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强化建后管护。实施建设进度考核。把建设任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县区、到镇、到村,列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实施运行管护考核。针对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的老大难问题,北海市计划出台《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维修管护实施办法》,每年对工程的运行情况、管护经费征收情况等进行考核。实施工程质量考核。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管控,对发生的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问题“零容忍”,严管严罚,确保实施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问题二: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工作部署,请问北海市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将如何引导和激励农民参与,同时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影响?谢谢。


市高标办项目技术组成员 庞翔云:

感谢记者同志对农民群众的关心,我相信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土地者,民之本也”,北海市在此次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将充分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从农民利益出发,顺应民心民意,将选择权交给农民,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实行联审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制定出台了《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报告审查审批制度》,同时实行“市、县、镇、村、业主单位、设计单位”联合会审工作机制,由市领导牵头主持,一周一联席会议,推动县区乡镇和村委扁平化的进入建设情境,同时推动水利、电力、交通、和美乡村的建设形成合力,让各级部门有效履职,让村民代表深度参与,保障项目整体推进、规划科学合理。

二是征求群众意见,保障农民权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设计阶段,以村委为单位,逐级征求各方意见,要求县区、乡镇政府,村委全体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一致签字通过确定项目设计内容,并公示征求意见反馈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严格把关项目设计,切实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成为廉洁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三是强化联农带农,促进群众增收。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充分挖掘主体项目建设及附属临建、建后管护等方面用工潜力,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优先吸纳当地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参与务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推动耕地“小块并大块”,引导连片耕地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等市场公开流转,探索流转耕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另外,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后,可以引导复耕复种撂荒地约3万亩,每年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600万公斤,同时促进土地流转约12万亩,创建51个连片2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区,为北海市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强保障。


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 陈曼芳:

感谢郝佳先生和庞翔云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农业农村局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