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地方志创新出彩凸显文化北海魅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据悉,北海市各级地方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北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并于2019年成为广西第一个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设区市。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组对446部省、市、县级综合年鉴、专业年鉴、军事年鉴进行通报表扬,由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志办)承编的《北海年鉴(2020)》等44部被确定为市级一等奖。

《北海年鉴(2020)》分类科学、结构严谨、特色突出、行文规范、文字简练,在篇目设置上注重结合北海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突出反映北海沿海开放城市、滨海旅游城市等特点。全文紧扣北海市委、市政府中心决策,设置年度专题彩页,增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高端服务业、乡村振兴4个专题,记录北海城市发展新形象。该书编辑框架改革创新,又不改方志本义,其经验得到自治区方志办肯定,获年鉴专家在全国推广。

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顾名思义,方志是指记述地方情况风俗、物产、舆地以及故事传说等的簿册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

方志不唯庙堂轶闻着墨,而由百姓生活入手,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方志取材丰富,为研究历史,特别是地方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方志的价值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当代学者黎锦熙在《方志今议》中认为方志作用有四,一是科学资源,二为地方年鉴,三用乡土教材,四作旅行指导。一部好的方志不仅具有保存地方文献、帮助政府决策的功能,而且还能为科研提供佐证资料,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地方志编纂历来属于冷门项目,而年鉴编纂在地方志业务中又是冷门中的冷门。因为年鉴,包括地方志的编纂必须据实道来,掺杂不得半分虚假,它要求编写者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所摘录资料不求文采斐然,但求能够全面地反映一城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综合发展情况,在篇目设置上还要注重结合地方特色、时代特色。

近年来,市志办为了保存、整理和利用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历史资料,在每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上,还“巧立名目”,随时编写北海(合浦)有关史志典籍。如2006年80多万字的线装《北海史稿汇编》,2019年24万字的彩页《图说北海》,18万字的文学“味道”较浓的《千年南康》,2021年20万字的学术性较强的《乾江历史文化探略》等等。以上书稿编纂出版,不但通过官方权威渠道和方式反映、厘清了一些容易让人产生模糊判断的史实事件,还让行界得以快速检索、查验北海历年发展脉络,翔实可信,价值巨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编纂的大型史稿《北海史纲》(暂名)尤为令人期待。

市志办主动出击,不断推陈出新,经年耕耘,创新地方志彰显文化北海魅力。(廖陆)


编辑:卫俊旭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