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笔小额信贷扶持,再承包点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我的收入将会增加不少。”海城区高德街道军屯村脱贫户伍荣凤笑着说。据悉,2023年以来,海城区新增小额贷款14户68万元,收回贷款40户159.5万元。截至目前,该区获贷脱贫户、监测户41户,发放小额贷款179.5万元,办理续贷8户27万元,逾期率为零。
据了解,此前,伍荣凤在村里承包了4亩地发展种植业。由于产业发展较好,她想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不够。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村委宣传过的小额信贷政策。于是,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伍荣凤顺利办理了小额信贷,将产业发展规模扩大到7亩,种植收入也从2021年的4.75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5万元。
“我们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指导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有意愿办理小额信贷的脱贫户、监测户申请小额信贷,扶持产业发展增收。”海城区乡村振兴和水库移民工作局副局长何远辉说,该区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工作模式,结合防返贫集中排查和日常帮扶工作的开展,全覆盖走访排查脱贫户和监测户,做到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入户、小额贷款精准到户、产业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因户施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撬动增收杠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据介绍,近年来,海城区以金融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积极落实小额信贷政策助力产业发展,构建区、街道、村三级帮扶机制,畅通农户获贷渠道,确保有需求、符合条件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应贷尽贷,通过评级授信、贷款受理、贷款审批发放等程序,在20个工作日内放款,让脱贫户、监测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贷款,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延续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同时强化对贷款使用的指导和监督,避免出现贷款发放、使用不规范的行为。”海城区乡村振兴和水库移民工作局局长龙光坤介绍,该区通过不定期开展辖区内脱贫人口小额贷款使用指导和跟踪工作,对贷款发放使用情况进行梳理,防止出现能贷未贷、贷而不用、户贷企用等情形。
全媒体记者:韩丹
通讯员:黄玉春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