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海城区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兜得牢 兜得准 兜得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有了这笔临时救助金,我的生活压力大大减轻,可以更加安心地读书了。”日前,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小钟激动地说道。

小钟是被认定的北海市社会福利院孤儿,从小寄养在一户家庭。然而,两名抚养人却于2016年、2017年先后去世,她只能寄宿于学校或借宿于他人家庭生活,居无定所。考上大学后,虽然有国家助学金和每月低保金,但她依旧经济困难,生活捉襟见肘,还面临因无其他经济来源而辍学的风险。

海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持续走访摸排过程中,发现小钟的特殊情况,及时落实救助帮扶工作,协调帮助小钟按流程申请临时救助,为其发放临时救助金1万元。“我们还协调辖区企业光远集团为小钟免费提供1间16平方米的住房直至其完成学业,解决了她的住房问题。”海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海城区还向爱心企业发起助学倡议,呼吁爱心企业捐赠,确保小钟如期完成学业。

据了解,海城区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在主动发现机制和联动比对机制上发力,并充分利用民政、乡村振兴、医疗保障、人社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建立主动发现机制,主动发现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宣传引导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此外,该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托底线、“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作用,及时发现因病、因灾、意外导致困难的群众,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困难群众的人数、困难原因、需求等,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性。同时,强化部门帮扶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确保符合社会救助的对象能及时获得救助,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2023年以来,海城区共帮扶救助困难群众13418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283.13万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劳文静)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