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浅谈子宫肌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海市人民医院 袁霖 

子宫,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住的“第一间房子”。

它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就像个精心设计的暖房,是孕育生命最理想的场所。

和所有的土壤一样,在孕育生命以外,它也有可能长出些“病虫害”。子宫肌瘤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大比例的子宫长有子宫肌瘤,教科书上多说在育龄妇女中,约有1/4的人患有子宫肌瘤。这个1/4的比例肯定是“门缝里看瘤”。医学家统计出来的数字多是有症状来看病的病人或是去检查能查出来的情况,而那些没有症状,查也查不出来的子宫肌瘤可就全都“漏网”了。

因为绝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毫无自觉症状,就算你做B超、彩超、磁共振等等检查,不到1厘米直径的小子宫肌瘤也不一定能发现。化验血、尿也没用。反正很小、很早期的子宫肌瘤很难被诊断出来,都被忽略了。

子宫为什么这么爱长肌瘤

像患病率一样,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悬案”。其实所有肿瘤的病因现在都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些因素可以促使子宫肌瘤发生、成长,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女性激素里有一种雌激素,它的存在与子宫肌瘤关系密切。女童的卵巢还不分泌雌激素,所以小女孩不长子宫肌瘤。青春期长的也不多。

育龄妇女雌激素分泌多了,子宫肌瘤就开始生长了。40岁左右是长子宫肌瘤的顶峰年龄。绝经后,雌激素由少分泌到停止分泌,子宫肌瘤一般也就不再生长。

怀孕时,胎盘分泌的雌激素比平时高几百倍,所以孕期子宫肌瘤也疯长。

女人都分泌雌激素,但并非人人都长子宫肌瘤,得看子宫的肌肉细胞对雌激素敏感不敏感,即所谓“受体”问题。

孕激素(黄体酮)是另一种女性激素,现在认为也与子宫肌瘤形成有关。

子宫肌瘤也有遗传因素,有明显的家族病史。有研究表明肥胖者也容易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恶变率很低

子宫肌瘤太多见了,但一般还可以和它和平共处,因为它大部分是没有症状的,而且子宫肌瘤恶变率很低。所以子宫肌瘤患者不要老是忧心忡忡地怕恶变。心理因素对患病来说非常重要。

但我们要注意,子宫的一种肿瘤和子宫肌瘤很像,叫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虽少见,但因不易早期诊断出来,因此,如果绝经后子宫不仅不萎缩,反而长大,或者中年妇女子宫肌瘤体积增大太快,就要及时、认真检查,尽快弄清肌瘤良恶,别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多数情况下可以与子宫肌瘤和平共处

子宫肌瘤,如果把小子宫肌瘤也计入,绝大部分是没有症状、不影响健康和婚育的。

有无症状,那得看子宫肌瘤长的部位。部位有两层意思:一是长在什么地方,只有5%的子宫肌瘤长在宫口处,95%都是长在子宫体部;二是子宫肌瘤长的层次深浅,都是长在子宫壁内(肌壁间),突在子宫外表面叫浆膜下子宫肌瘤,突向子宫腔,叫黏膜下子宫肌瘤。

黏膜下子宫肌瘤增加了子宫内膜的面积,引起血管充血,表面还容易溃疡、感染,这就容易引起月经症状,主要是经量多、经期长。黏膜下子宫肌瘤如果突得太厉害,还可以脱出子宫口,掉进阴道,那会引起更厉害的出血和感染。

子宫肌瘤一般不会引起疼痛,除非肌瘤内部发生坏死、出血,叫红色样退变。但是如果子宫肌瘤长在前壁,而且个儿较大,也可以产生压迫膀胱,出现尿频等症状。如果是后壁,就会产生压迫直肠的症状。

不过绝大部分的子宫肌瘤都是没有症状的,所以得了子宫肌瘤不必背上思想包袱,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和它和平共处,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就行。但有以下情况需要干预:

1.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甚至导致贫血;或压迫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

2.子宫肌瘤合并不孕;

3.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cm;

4.绝经后未进行激素补充治疗,但肌瘤仍生长。

总而言之,遇见问题及早到医院就诊,获得专业医生的治疗指导,切勿乱投医,乱吃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发现问题,便于早期治疗。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