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肖祥礼
俗语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生命的活动需要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没有“气”和“呼吸”,也就没有了生命,可见正常的呼吸功能对于机体的生存是何等重要。
呼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时刻都在进行。然而,对于接受无痛检查、手术麻醉的患者来说,呼吸系统能否保持安全运行,那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麻醉期间,机体的呼吸功能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进而导致预后不良。因此,维持呼吸功能正常,保障通气氧合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作为医学发展最重要的平台学科之一,麻醉科的医护人员会时刻提醒自己守住患者的这一口“气”。
为什么麻醉期间呼吸系统会出现问题?
麻醉与呼吸息息相关,在麻醉管理过程中,以下几个因素常常影响机体呼吸功能:一是患者原发病或基础疾病涉及呼吸系统问题;二是使用的药物产生呼吸抑制作用;三是手术方式和体位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四是术中病情变化导致呼吸功能紊乱。虽然手术麻醉过程存在诸多可能影响机体呼吸功能的因素,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麻醉学科的显著发展,麻醉科医护人员如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呼吸管理经验。他们训练有素,个个堪称“呼吸管理专家”,已充分做好了应对各类挑战的准备。
为什么麻醉医生会在术前问你平常是否打鼾?
为了更好的进行呼吸管理,在手术麻醉前,进行完善的气道评估必不可少。气道评估的目的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面罩通气困难、气管插管困难或手术人工建立气道困难。麻醉医生可能会在麻醉门诊、病房或是手术间里对即将接受手术麻醉的患者进行气道评估。麻醉医生访视患者时,看似简单的交谈和查体,其实包含了许许多多气道评估的内容。比如鼻子通不通气,张口有没有受限,舌体大不大,扁桃体有没有肿大,牙齿有没有松动,下巴是不是短小,脖子够不够长、活动是不是灵活,睡觉打不打呼噜,是否被诊断过哮喘等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某些气道管理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导致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麻醉科医护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气道管理方案,并在麻醉过程中根据方案选择使用合适的气道管理工具,保障患者呼吸系统安全。
麻醉过程中有哪些气道管理工具保证通气?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手术的类型以及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术中气道管理通气方式,以便保证患者的氧供。
一是面罩通气,面罩辅助自主呼吸是最简单且创伤最小的麻醉技术,适用于短小或者非全身麻醉需要吸氧的患者,也可在气管插管前和拔管后用于控制呼吸。对于患者如有未禁食、胃胀、腹内高压伴频发呕吐等情况,有返流误吸的危险时,此种方式是不合适的。而对于肥胖、没有牙齿、颈椎关节活动不佳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能会存在面罩通气困难,需准备合适大小的口咽、鼻咽通气导管以及喉罩导气管以备不时之需。
二是喉罩,是面罩通气和气管内插管通气的一种替代通气方式,对于已知或者难以预计的困难气道,喉罩可作为重要的处理措施。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气管插管对喉头和气管的机械性刺激造成的损伤,插入和拔出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小,可以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当然,喉罩同样不适用于有胃内容物返流误吸风险的病人。
三是气管插管,对于有返流误吸风险、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以及手术占用气道(如口腔、鼻、喉手术),手术影响气体交换(如开胸手术)和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当经口插管无法操作(如张口受限)、导管阻碍手术路径或者术后需长时间保留气管导管时,还可以选择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对于经评估有困难气道的患者,也不必过分担心,如今有多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协助气管插管操作的实施,包括可视喉镜、可弯曲光纤喉镜、硬质间接喉镜、光学探条等等。气管插管是保证气道最可靠的通气方式之一,因此成为临床麻醉实践中所有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业务技能。
麻醉科医护人员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除了会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的呼吸管理,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