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一呼多应”是为民服务的亮丽底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据《北海日报》报道,市社保经办中心为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诉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结合“暖心社保”党建品牌双向发力,全力搭建便民热线“一呼三应”连心桥,让群众每一个诉求都得到重视。

何为“一呼三应”?即在该单位收到12345工单后,首先由负责承办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群众,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准确掌握群众的诉求;其次,在正式回复群众前,要再次联系群众,向其说明具体处理意见,征得群众同意后再正式回复;其三,在正式回复后,要第三次联系来电人,邀请来电人进行评价,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

民有所呼,当有所应,这是为民服务的应有本色。政府部门肩负着服务民生、为民谋利的重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因此,对于民众的所呼所求,所思所盼,应当挂在心头,记在脑海,尽力而为,尽责而办。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民众表达诉求的方式和渠道,可谓是多种多样。从过去的上门来访,或书信投诉,到现在的热线电话、网络留言等,可以说,只需在手机或电脑上一点,就可实现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从办理过程来说,就更加专业了。不仅有专门的受理机构,每个部门也有对应的业务窗口。从承办人、责任人,到办理时限、答复要求等,整个承办过程环环相扣,规范有序。

然而,再完美的流程设计,如果过于机械、简单地执行,没有融入为民服务的情感,也容易落入例行公事的俗套,导致一些办理答复意见过于简单化、程序化。

通过电话或网络表达诉求的,大多是一些麻烦事。市社保经办中心作为负责办理社会保障业务的工作部门,在处理群众诉求时“一呼多应”,主动靠前服务,这是值得肯定的工作态度。他们从群众利益出发,置身群众感受考量,以“能快就不要慢”的工作态势,拿出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也提高了自身工作效率。笔者从《北海日报》获悉,该中心自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受理12345热线工单总量为742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价满意工单736件,满意率达99.19%。这就是最好的例子,也是最直接的回报,值得学习和借鉴。

事关民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一呼多应”是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盼,我有所办”生动的注释,也是为民服务的亮丽底色。(黄富维)


编辑:卫俊旭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