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璀璨明珠,北海地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提起北海,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美丽洁白的银滩、历史悠久的老街、特色美食的侨港、风生水起的高德古镇,资深玩家或许会提到南氵晚霞中的海枯石烂、大墩海渔村中的甜美海鲜以及北部湾畔如镶嵌碧玉般的涠洲岛……而地角小镇,却鲜有人提及。

北海市海城区地角镇(街道),位于北海市的西部,辖区总面积为9.29平方千米,海岸线12千米,到市区路程仅需5分钟。明初,地角属合浦“珠场八寨”之一的古里寨管辖。相传古时候,地角的地形呈三角形凸出在海面上,北海的先民们就形象地将这里取名为“地角”。地角辖区渔业丰富,居民主要从事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和销售。虽然在1990年地角就撤镇设成了街道办事处,但作为一个曾经在地角工作生活了16年,伴随着我青春成长的外乡人,我仍然沿用习惯叫法,亲切地称呼她为“地角小镇”。

地角小镇是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地方。她与繁华的市区不同,悠闲、祥和,古朴真切,恬淡安然。这里有被誉为“南海前哨的钢铁红色娘子军”的地角巾帼——地角女民兵连;有被誉为“连城要塞”重要组成部分的边防军事设施——地角古炮台;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世代传唱的渔民歌谣”——咸水歌……这座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小镇,宛如世外桃源,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洁净雅致,是天然的大氧吧。

然而,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座青山绿水环绕、民居古朴淳朴的小镇,在十几年前,竟是“腥臭烂”和“脏乱差”的代名词。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我因为工作调动,带着行李准备到地角某部海港报到。在市区一连拦了几辆出租车,司机们一听说是去地角,都连连摆手,不愿前去,最后只能搭乘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三轮车行驶到海角路的尽头,刚拐弯进入地角的主干道路——地角中路,车辆右边轮胎就陷进了泥坑,车子抛锚了!我探出头一看,这哪是路呀?分明是沟壑!几百米长的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受各种运送渔产品的大型车辆的频繁碾压,间隔几米就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坑洞,路面纸屑、杂物及车辆颠簸掉落的死鱼烂虾遍地都是,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恶臭的气味。路过的车辆门窗紧闭,颠颠簸簸,战战兢兢,行人也是紧贴道路两侧的杂草,掩鼻而过。从地角中路到地角海港路段的两侧路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占道摆摊的阻碍了交通,让车辆和行人都是无法正常通行,于是,小贩的叫卖声、车辆鸣笛声、行人吵嚷声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地方乱成一锅杂烩粥。而我工作的地角海港码头,也漂浮着许多从远处流来的塑料袋、泡沫碎屑、饮料瓶等生活垃圾。周边居民更是随意排放大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居民居住苦不堪言,人文素质缺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改善地角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地角小镇依托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自治区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及北海市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下大力气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作,加大蓝天、碧海、净土和绿化美化行动,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几年的集中整治,地角小镇蝶变新生,彻底告别了“腥臭烂”和“脏乱差”,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垃圾统一清理,道路硬化得坚实平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就连海岸线码头,人们也不再乱丢垃圾,空气和海变得干净清澈,地角小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小镇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如今,漫步地角小镇,海风轻拂,携带着鲜美海鲜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一群群头戴斗笠,围坐在房前屋后一边织着渔网、一边笑声攀谈的渔妇。与织网区间隔几米的,是正在腌鱼剥虾加工晒海鲜的渔民。他们将刚捕获的新鲜海鲜,精心挑选,清理晾晒,动作麻利有序。巷口处,鱼干密密麻麻,整齐地摆满竹架、晾晒网、晾晒笼。海风掠过,鱼干咸香随风起舞,诱人香气直钻鼻孔。阳光透过村口街巷的古树,洒落在渔民身上,偶有孩童嬉戏追逐,奔跑在大街小巷中,闹声不止,乐此不疲。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如同一幅静谧的世外桃源画卷。

地角小镇除了风景优美,还是一个庞大的美食江湖。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的各种海鲜粉、螺蛳粉、炒粉和各式卤味、大排档……价格便宜,量大实惠。特色地角炒粉,由大火现场炒制,粉湿汤鲜味道足、肉质嫩滑又新鲜,再加点小料,绝对让你吃得惬意又满足;有名的地角鸭肉粉,鸭肉与排骨熬制的汤底新鲜而正宗,加上酸香的柠檬汁、罗勒叶,嫩肉裹于爽滑又带韧劲的米粉之中,口口鲜美嫩滑;最有名的是地角花园街美食,本地人私藏的宝藏小店,位于小镇的中心地带,大排档的形式,经济实惠的价格,食材新鲜,现点现做,上菜速度也很快,有不少食客慕名而来。如果你在地角小镇游玩了一天,晚上不妨喝碗海鲜粥。螃蟹粥、海鱼粥,鲍鱼鲜虾粥、生蚝粥、什锦海鲜粥……料足味正口感香,炒菜也很与众不同,随便点都不会踩雷,每一口都是正宗老北海的味道。

提到地角小镇的美食,酒席也是必须要说的。因为小镇的酒席不仅是一场盛大的社交活动,更是味觉的狂欢。小镇上若谁家孩子结婚、婴儿满月、老人过寿、乔迁新房喜事,主人家就会精挑细选最新鲜的生猛海鲜、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办酒席。在镇上村口处,临时支起几口大铁锅,搭起简易灶台,远亲近邻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大厨们舞动着大勺,各式各样的海鲜经过简单烹饪,将新鲜的食材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席间,一大筐一大筐的肥美螃蟹、一大盆一大盆的特大海虾,一大碟一大碟的大条沙虫、一大碗一大碗的金黄扣肉被流水似的端上桌,充分体现着地角人的富足和大气。我参加过几次小镇朋友的酒席,感觉封给主人再多的礼金,都弥补不了这一桌的美食佳肴。

近年来,地角小镇通过发展旅游,找到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致富路子。最近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上声名鹊起的网红景点——“鱼骨沙洲”就位于地角海滩。当海水退潮,层层浪花如同鱼鳞一般缓缓涌向岸边,海的中间呈现出一条类似于鱼骨形状狭长的沙滩,蜿蜒曲折,动感十足。踩在细腻的“鱼骨沙洲”上,两边清澈见底的海水不时冲刷双脚,美妙至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除此之外,根据地角女民兵连的历史背景改编的北海首部原创话剧《阿珍“红”了》公演场场爆满,广获好评,风靡各地。

岁月流淌,地角小镇如同大海中的一叶小船,遨游在美丽的北部湾海畔上,枕海踏浪,迎接着每一位走进它的旅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艘小城汇入了新的时代潮流,我们期待着它的未来碧海扬波,无限宽广。


编辑:许苏文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