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在旺港隧洞段1号竖井工区进行管网安装作业。 李君光 摄
1月28日清晨,位于合浦县曲樟乡礼屋垌村的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旺港隧洞1号竖井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向左一点,往前一些!”23.8米深的竖井底部,洪亮的指令声穿透岩壁。井口处,龙门吊将直径2.6米、长3米的混凝土管道稳稳吊起;施工人员韩越紧握遥控器,与井下工友屏息凝神,将管道精准嵌入预定位置……春节期间,30多名建设者坚守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攻坚现场,以汗水叩击大地,用斗志凿通水脉滋润万家。
地下23米:
青春与岩层的“较量”
“参数正常,继续下放!”在不足两平方米的操控室内,23岁的陕西小伙韩越紧盯屏幕,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跳动。今年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选择留守工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腼腆一笑:“隧洞早一天贯通,百姓就早一天受益。”透过监控画面,管节对接误差被严格控制在3毫米内,这名年轻的技术员用精准数据丈量着“水利初心”。
沿着仅容一人通行的梯笼下行至井底,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的味道。隧洞最深处,顶管机刀盘正以雷霆之势切削岩体,飞溅的碎石通过排浆系统呼啸而出。“这是国内小断面长距离隧洞施工的‘利器’。”施工负责人岳鹏向记者介绍,顶管法可日均掘进5米,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3倍。自开工8个月以来,1号竖井已向下游掘进818.8米,但距离贯通2号竖井仍有659.2米的“硬仗”要打。
倒计时冲刺:
24小时两班鏖战
“离全线贯通节点只剩不到4个月!”岳鹏的施工日志上,红笔圈出的日期让他感到担子不轻。春节期间,工人们实行两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除夕至正月初五抢出20米进尺。“设备不停、人员轮换,年夜饭都是在工棚里扒两口。”一名河南籍钻工擦拭着安全帽上的岩灰,眼里透着坚定:“能参与建设这样的国家工程,值!”
60公里外的闸口镇鹰婆岭隧洞,同样施工正酣。悬臂掘进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多台泥头车在蜿蜒的施工便道上忙碌穿梭。189名建设者在此集结,春节期间日均开挖岩渣800立方米。工程指挥部内,实时更新着掘进数据,技术员们紧盯着可能出现的破碎带,为“钢铁长龙”保驾护航。
国之重器:
编织壮乡水网大动脉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承载着壮乡儿女的期盼。截至去年底,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0.4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21.5%。这条“地下长龙”贯通后,将成为广西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年输水7.91亿立方米,润泽南宁、北海等4市13县区。
在北海片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伍国有指着作战图介绍:“我们正倒排工期,全力冲刺2025年一季度攻坚目标。”
暮色渐沉,旺港隧洞口1号竖井工地的临时食堂飘出阵阵饭香,工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韩越将一张隧洞掘进的照片发到微信家庭群,母亲秒回的手写春联照片让他眼眶发热——井外是万家灯火,井下是星火微光,共同照亮着“凿通水脉润民生”的壮美征程。
全媒体记者: 李君光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