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电建渔港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工程施工正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桩机在建设现场作业。 李君光 摄

施工人员在制作钢筋笼。

旋挖机在精准定位中钻出桩孔,大型吊车舒展钢铁臂膀将26米长的钢筋笼稳稳送入地孔内,挖掘机在新建护岸上来往作业……2月20日,在电建渔港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港池南北码头30余名建设者坚守在各个岗位上。

项目施工员刘俊观指着正在作业的打桩机介绍:“作为国家一级渔港改造项目,建设者们在去年5月刚开工就遭遇了首道难关——‘码头暗礁’。在180米长的施工区,120根深藏淤泥的陈旧桩基,长达10米,宽、高各0.5米,这些未标注在旧图纸上的‘拦路虎’,让之前的常规施工方案瞬间失效。”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项目业主银海区海洋局和项目部迅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党员先锋队带头实施“潮汐作战法”,利用每日退潮的4小时黄金窗口期,指挥百吨吊车、挖掘机与运输船展开立体攻坚。寒冬腊月里,先锋队员们带头踩着冰冷的海水,用机械臂与钢钎与顽固的暗桩展开拉锯战。经过45个昼夜的奋战,累计清除旧桩混凝土300立方米,置换砂石填料4000立方米,为后续施工扫清障碍。

“传统渔港改造既要‘硬实力’更要‘软实力’。”广州救捞局项目经理说,“我们运用北斗定位精准施工,这些细节决定着渔港的百年大计。”

码头改建现场,处处彰显着生态优先的理念。斜坡护岸改造区域207根钢板桩沿潮间带蜿蜒伸展,形成守护海岸线的“钢铁长城”;改建码头区域防尘喷淋系统如细雨般覆盖全场。

钢筋班师傅掏出笔记本,在“今日完成”栏郑重写下新的数字。这个泛黄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开工以来的每项进度:365根钢护筒支护、300个钢筋笼绑扎、295根灌注桩浇筑,152根钢板桩支护……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建设者们与潮汐竞速的拼搏故事。钢筋班师傅抚摸着笔记本说,“看着渔港一天天成形,所有辛苦都值了。”

据项目部透露,当前整个工程已完成总量40%,随着出水口图纸变更完成和补偿协议签订,护岸加固工程即将全面铺开。

电建渔港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工程是自治区重大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为:对电建渔港现有码头岸线进行整治,主要包括改建码头260米,护岸工程327米,港池航道疏浚49.68万立方米,滑道修复,卸鱼棚5400米,渔港智能化装卸设施,渔港安全管理设施,供电照明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环保工程,绿化工程,临时工程等。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7855.11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渔业发展补助等。

全媒体记者: 李君光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