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产业强撑起城市梁。
做好强产业文章是推动北海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北海将“坚持强产业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今年着重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
北海兴,关键是产业兴;产业强,北海才能强。近年来,北海坚持以向海经济为统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高端纸业、不锈钢、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海工装备制造、铝基材料产业实现突破,初步形成了“6+2”向海工业集群。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壮大向海工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交贸易研究科科长李新浪认为,推动北海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对标国家级产业集群标准,引进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推动优势产业构建全产业链;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聚焦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推动前期项目转化、新签项目开工、续建项目竣工;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用好政策“工具箱”,对优质工业项目在用海、用地、用能、用林、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或支持,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作为我市向海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铁山港区表示要扛牢全市工业主战场“挑大梁”“压舱石”责任,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攻坚,推动太阳纸业一二期、玖龙纸业一期8条生产线、蓝水一期等已投产项目充分释放产能,生态铝一期、国能电厂二期、太阳纸业三期等在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香港建滔新材料产业园、玖龙二期、黄金叶、生态铝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聚焦产业招强引优,以更多强优项目支撑现代化向海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为产业转型带来新机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动产业向“新”焕新。李新浪建议,北海可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发展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依托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布局研发生产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无人机芯片、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硬件产品,以及“通用大模型+工业软件”、机械臂、智能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软硬件产品。二是鼓励企业发展垂直领域模型,支持工业企业研发能源、石化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专用模型。三是打造“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结合我市“6+2”产业现状,鼓励工业企业在人工智能+生产工艺、装备调参、物料平衡、外观设计、排产排程、缺陷检测、智能客服、预测性维护、仓储物流等场景开展智能化建设。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我市将鼓励北海炼化、玖龙纸业、北港新材料等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积极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制造业”典型示范场景。同时,指导重点用能企业优化工艺流程、升级用能设备、实施绿色技术改造,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并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推动更多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全媒体记者: 韩丹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