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D31《北海话 话北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海话 话北海》

《北海话 话民俗》——九月初九

哎呦,太阳晒屁股啦,我们快起床,起来起来。

妈妈,我们这么早起来干什么?

今日九月九重阳节,我们去登高,等你长高高。走,快点起来。

重阳登高。

北海人又称重阳节为“九月九”,这一天对于孩童来说啊最是欢喜啦,因为在这一天大家会准备各种各样美食,一家人其乐融融去登高,去野餐。走,我们出发。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纸鹞飞得高,个个乐洋洋。

放风筝。

“九月九”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人们在登高郊游的时候还喜欢放风筝,老话说风筝飞得越高,福气就越浓。而说到重阳时节北海已入秋的这事,咱们就得提提以前北海人关于“九月九”要秋收的习俗了。

九月九,先生不走学生走。

北海人有句老话叫“九月九,先生不走学生走”,说的就是以前村里有钱人办私塾,请先生来教书,各家子弟来读书,每人每年需要交一些米作学费,而到了九月九哪怕是先生不放假不走人,学生也要走人不学了,回家帮忙秋收,直到第二年开春再来学习。如今呢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不用再赶着回家帮忙秋收,但每到此时北海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一样是撼动人心。

浸菊花酒。

来来来我们来晒菊花,闻闻,香吗?

妈妈你晒菊花做什么?

浸菊花酒啊,浸菊花酒是我们老北海人重阳节喜欢做的习俗之一。菊花是重阳节气的应时花草,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九九与久久谐音,也与酒同音,意思即是长长久久。把菊花酿制成酒饮用,保健养生之余啊也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到了九月九北海气温就慢慢下降了,这时大家就会煲羊肉汤、老鸭汤、雪梨猪肺汤等等,各种滋补润肺的美食。而且这时大家在街上会发现,有的人穿棉衣,有的人穿短袖,这就是“二八月 乱穿衣”。那么在您的家乡,重阳节有怎样的习俗呢?欢迎评论区分享。

《北海话 话民俗》——北海人的“食”俗

老妈,我渴了,我要喝茅根竹蔗水!

你真是肚子饿却假装口渴,天气热,待会煎咸鱼给你就粥吃,垫一下肚子。你爸刚买了钓口鱼回来蒸给你吃。

民以食为天,自古犹然,北海人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北海人关于“食”的习俗。

日求三餐。

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解决温饱的矛盾突出,谋生在北海话里也叫“做食”、“搵食”。吃饱穿暖是基本目标,吃好穿好则是最高目标。人们辛苦操劳,只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并无奢望。

咸鱼餸粥肥“诺诺”。

咸鱼是北海的特产,有人说北海人是猫相,要食鱼,离不了乡,离不了咸鱼。北海人日常多爱吃粥,多吃清简粥,清简粥很稀很淡无味,而咸鱼几乎是每餐必有的菜,或煎或焖,或煲或蒸,有的咸鱼太咸了,咸到吃了就出汗,用来送粥吃再舒服不过了。

北海啊属亚热带地区,天气热气温高,这尤其夏天没有食欲的季节,咸鱼的咸反而会让人多吃几碗粥,所以就有了这句俗话:咸鱼餸粥肥“诺诺”。咸鱼餸粥可以补充水分,解腻解暑,现在就连外地人都知道北海的咸鱼稀饭是一大特色,来者大多必尝。

食得是福

北海人有句俗话“食得系福,穿得是禄,睡得长肉”,这也许是人们幸福观的具象化,福禄是人们追求的东西,而以吃穿来比喻,显得非常实在朴素,要求也不高,能睡好睡,会长肉会长胖则是自然规律。从日求三餐的辛勤耕耘,到咸鱼送粥的独特风味,再到吃得是福的知足常乐,每一口食物都承载着北海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守,这份简单却真挚的十足,让北海的饮食文化独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味,体验这一份来自海边的味觉盛宴。

《北海话 话民俗》——八月十五

诺姐,我们点下午茶,你要喝什么?

不喝不喝,我要留肚子,今晚吃月饼。

中秋节北海人又叫八月十五,在北海,这是一个事关吃喝玩乐的团圆节日,而月饼自然是中秋节的标配了。早在公元1100年的中秋节

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廉州留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来描述合浦月饼。足料的叉烧,搭配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杏仁、芝麻仁和冬瓜条,皮薄馅多,又咸又甜,一口咬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北海的传统月饼有五仁叉烧、蛋黄莲蓉、冬蓉、冬翅等等,你们爱吃哪个呢?我最喜欢吃冬蓉。

等等,拜完月亮才能吃!

拜月亮,吃月饼。

北海人过节的习俗,就是要吃中秋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拜月,做柚子灯,还有烧番塔。在北海人的中秋习俗当中,一家人的中秋团圆饭过后,各家各户便在院子里或者是阳台上,开始准备拜月亮的供品,家里有小孩的还会准备可可爱爱的猪仔饼,

食柚子,做柚子灯。

柚子,即是“凸卜”,这是中秋必不可少的水果,除了肉可食用,柚子皮还另有用途,小时候吃了柚子,老爸用柚子皮做一盏柚子灯给我,我提着它满大街跑,多威风啊。

烧藩塔,丰收又发达。

八月十五北海人喜欢烧番塔,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不知道。

据说中秋烧藩塔,是纪念当年清朝抗法的将领烧死逃进了塔里的侵略者,而这些侵略者被称为藩鬼子,所以为了纪念这名将领的英勇

事迹就流传下来了烧藩塔这个活动。现在啊,烧藩塔是为祈求吉祥和来年丰收。俗话说中秋月圆人团圆,吃月饼、烧藩塔,有得吃又有得玩,小朋友开心,大人也开心,那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评论区说说看吧。

《北海话 话民俗》——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

在我们北海,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比如说看“扒龙船”,用香茅水洗澡,或者吃西瓜、吃粽子。小时候过端午节,听父亲说过“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的故事,知道了这节日及爬龙船的来由。

五月初五扒龙船。

端午节最热闹最有趣的当然就是爬龙船,一般是在侨港一带的海面上以及合浦廉江上面来进行的,那龙舟呢是一种专门造出来用来比赛的一种龙形小船,船头龙头高抬,颇有气势。比赛开始前各龙舟队伍都会举办醒龙仪式,上街宣誓一番,画龙点睛,然后才正式比赛。比赛时船头插一面队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20来人分裂船边,挥桨猛划,大鼓咚咚紧雷助威鼓劲。

煮香茅水为小孩洗身

端午节这天,很多老人家习惯用香茅水为小孩洗澡,说是驱邪防病,使小孩健康成长,将香茅等草药放入锅中慢慢炖煮,熬制成香气四溢的香茅水,给孩子们擦拭身体,这一传统习俗承载着长辈们对孩子们深深的关爱和祝福。

五月初五“龙舟水”。

五月初五是家乡每年山水天的真正开始,雨点落到地上时,会有许多水波,这就是落山水。历经岁月的沉淀啊,民间的各种习俗得以很好的延续和发展,这不仅是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凝聚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北海话 话年味》——大年三十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我们北海人把过春节叫过年,把好事好生活也喻为过年,北海人称除夕这一天啊,叫年卅晚,我们对过年的定义呢其实就是年卅晚这顿饭,现在叫年夜饭。年夜饭在哪吃就是在哪过年。

年卅晚吃什么?

有大把好嘢(好东西)食,是过年的重大标志。“好嘢”主要是拜祖的猪肉、鸡、鸭,过年的菜谱里一定有鱼,象征年年有余,或者有沙虫三丝汤、鸡头鸭脚煲、鱿鱼墨鱼煲,还有青菜。年卅晚的饭菜一定要有剩余,不能吃光,要年年有余,就要多准备一些。

年卅晚有什么俗语?

乞丐儿都有年,说的是啊当天家家都尽量多做些菜食,再穷也要过好年。

年卅晚的砧板不能借。

这一天家家准备菜食,斩鸡鸭都要用到砧板,比喻某物紧俏。

年卅晚宰鸡宰鸭,饮酒吃饭,家家团圆过年其乐融融,一家人一起吃这顿饭啊是过年最重要的。过年过节一家人一起吃一餐,是喜庆是兴旺是幸福。

《北海话 话年味》——大年初二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北海人习惯年初二开始拜年,一早大人带着小孩,三三两两提着大包小袋各种礼物,一路有说有笑,成为一道充满年味的风景线。

拜新年。

所谓拜新年必须要在中午12点前回到,家乡人回去拜年啊不能空着手的,那叫“空口说白话”。以前去外婆家拜年,会有一大手大龙籺和两三包茶果,两瓶普通白酒、一条猪肉,这便是家里最高规格的拜年了。年初二傍晚,娘家要请新年酒,大小亲戚兄弟叔伯大饮大食。

恭喜发财,封包跌进袋。

这句话呀是过年常说的调皮话,那时候的“银纸”是用红纸包着的,所以叫封包。发封包一般要用新银纸,长辈们一般年前就会准备好簇新的银纸装进红包袋里,现在啊总说年味不浓了,人们都偏爱微信发红包,家人围坐一块比较抢到的金额大小,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仪式感。

拜年呐给许久未见的兄弟姐妹们提供了见面相聚的机会,大家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一家人互相祝福新年快乐,共享团圆的美好。

《北海话 话年味》——正月十五

北海人过年其实是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

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新年。正月十五也叫“小年”,在小年这天人们还是会杀鸡拜祖,一家人吃团圆饭,但在北海有这么一个习惯,生意人做十六,因为十五这天生意太忙了,所以生意人的小年就改到正月十六才过。正月十五啊除了拜祖吃大餐之外,同时还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等活动,哎元宵,北海人叫汤圆,吃汤圆是团团圆圆,同时呢正月十五还有一个传统活动留存至今,那就是偷青,晚饭过后天色渐暗,这就是偷青的绝佳时间,到别人家的菜地里偷青,给来年添好运。   

据说如果偷菜被菜园主人诅咒的越刻毒就越旺相。

偷生菜系生菜,偷芹菜勤勤力力,偷葱聪明伶俐。

近年来去偷青的人,往往会在菜地里留下一个红包,这不仅偷得安心,还能增添节日气氛和怀念儿时情怀。


编辑:颜玉华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