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近年来,我市通过资金破冰、名师领航、靶向施教“三大举措”,不断强化政企联动、优化培训机制,以“零负担培训+量身定制课程”模式,有效破解企业“不想训、不会训”难题。我市自2022年启动危险化学品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以来,累计投入65.96万元,培训重点企业员工1200余人次,实现重点岗位人员100%全覆盖轮训,助推我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实现连续3年“零事故”。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强化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工伤保险基金支持,自2022年起连续3年成功申报危险化学品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全额覆盖培训成本,实现企业培训零负担。推动工伤预防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切实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与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常态化、可持续的培训体系。同时,依托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域培训中心的教室场地、实训实操设备、生活设施一体化保障,进一步降低课程外的大额支出,保障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师资聘请和教材编制,提高培训质量,让企业“看得见收益、算得清成本、找得到价值”。
相关部门通过组建“权威专家+一线能手”双师制的师资团队,并聘请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及高校化工领域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定制开发《安全生产职责和事故管理》《危险作业管理》《应急救援管理与演练》等标准化精品课程,将理论知识和实操实训结合,全方位提升学员安全素养和技能水平。与此同时,选派本地重点危化领域业务骨干、自治区级技术能手担任实操导师开展场景化教学,模拟泄漏、火灾等事故场景,组织学员开展特殊作业场景实训、VR应急演练、防护装备实操考核,参训人员技能达标率100%。
我市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和培训大纲要求,针对性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和时长,先后开设重大危险源企业、过氧化氢生产和涉氯企业、涉氨企业、试生产企业、危化品在建项目、加油站等7个培训班,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分设班次20个。此外,还通过强化数字化赋能,开发线上培训课堂,上线微课72节,设置在线答疑、学时认证功能,企业员工可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培训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全媒体记者: 廖思宇
通讯员: 赵志东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