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曲樟“小洱海”旅游文学笔会举行 文学名家共话山水之美与文旅未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10日,北海合浦县曲樟乡迎来了一场文化与自然的邂逅。20余名文学名家齐聚“小洱海”,泛舟碧波,探访古村,在陈铭枢故居触摸历史,于座谈会上畅谈文旅发展。这场采风活动不仅让名家们沉醉于曲樟的山水画卷,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为这片土地的未来献上了真知灼见。

当日上午,在阳光中,嘉宾们乘船缓缓驶入“小洱海”。湖水如镜,倒映着两岸苍翠的山峦。船身过处,拖曳出一道绵延的碧波,如同一匹绿绸缎徐徐展开。近岸处偶现野鸭嬉戏,古亭静立。“北海竟同时拥有大海的壮阔与洱海的秀美,令人惊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旅居北海作家郭伟感叹道。他坦言,在北海生活多年,却不知曲樟藏着如此秘境。璋嘉村的旧时风韵更令他动容:古朴的建筑、布有枪眼的老城墙、蜿蜒的石板路,以及那棵屹立数百年的古樟树,无不诉说着岁月的厚重。

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陈建功已是第二次造访曲樟。他深情回忆:“这里的山乡变化很大,但植被、湖水依旧保护得极好,景色令人着迷。”他计划独自重游,细细品味这片土地的历史与风光。座谈会上,作家宁海夫以诗寄情,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引起全场热烈掌声。

曲樟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陈铭枢将军的故居成为采风活动的重要一站。陈建功提到,陈铭枢是陈氏家族的骄傲,其抗日救国的壮举与刚直不阿的品格令人敬仰。曲樟一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族人和写作者,挖掘陈铭枢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的责任。”他透露,他正酝酿一部涉及家族史的文学作品。

去年,“小洱海”凭借优美的湖光山色在网络走红,让曲樟成为北海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我们也深知曲樟的文旅发展需要文化赋能、文学添彩。”曲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凌荣寿说道。

座谈会上,作家们结合采风见闻,为曲樟的文旅发展献计献策。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廖德全建议,科学规划先行,避免无序开发;打造文化IP,通过作家采风、摄影大赛、影视创作等方式提升影响力;建设特色产业街区,整合农副产品;创新运营模式,引入乡贤资源,规范旅游管理。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顾文到曲樟不下40次,他认为要抓住现有资源打造旅游亮点,提出利用六湖垌打造潜游水底山庄项目,展示水利建设成就,承载时代记忆。他强调:“做文旅的底层逻辑是明确‘我是谁’‘我为谁服务’‘我有什么,我缺什么’,只有找准定位,才能让资源转化为价值。”

“既要谨慎论证,也要敢于突破,找到那个能引发网络共鸣的创意点。”陈建功说,网络时代,乡村未来的发展尤须放开更开阔的视野。

夕阳西下,作家们的讨论仍意犹未尽。曲樟的山水之美、历史之厚、人文之丰,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记忆中。

“曲樟乡是北海的生态后花园,也是客家文化的传承地,接下来我们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机遇,依托六湖风光、客家围屋、千年古村等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凌荣寿表示。

全媒体记者: 何美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