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如今,北海旧物回收体系日趋完善——“断舍离”难题有了新解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旧衣物、旧电器、旧家具如何处理?在北海,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旧物回收正从“随手扔”变为“分类收”。记者经走访发现,北海旧物回收体系日趋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回收网络已初步形成,为市民解决“断舍离”难题提供了便利,也让旧物在循环利用中焕发新生。

线下回收:构建完整产业链

走进位于上海路的一家二手旧货店,几十款冰箱、空调靠墙排开,数十种材质的床和桌椅摆放在店铺中央,几台小型冰柜摞在店铺角落的空地上,等待被需要的人相中买走。

“店内回收的都是居民家里闲置,或者二手房主买房后,前任房主留下的能够正常使用、成色比较好、方便二次出售的物品,如家具家电等。”二手旧货店从业人员王女士介绍,受经济环境影响,近期二手家具、家电需求旺盛,该店的衣柜、床等家具类旧物销量较多,高峰时期一天能成交6至7单,而空调、冰箱等旧家电则主要受到工地及租房人群青睐。

据了解,除了可直接二次销售的旧物,一些无法满足二手流通标准的废旧家电可以通过“以旧换新”渠道实现规范处理。记者从广东路一家电器体验店得知,目前通过“以旧换新”等模式从消费者家中回收的废旧家电,将会由合作企业拉走拆解,统一处理。“我们拿到废旧电器后,就统一拉到具有正规资质的拆解企业,进入规范链路的废旧家电拆解全程可追溯,生态环保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动态,避免‘翻新机’现象产生。”负责该体验店废旧家电回收的王先生向记者介绍道。

此外,那些无法直接利用的废旧物品可以通过废品回收站开启另一套流转路径。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废品回收站及回收公司了解到,无法二次利用的废品会经专业回收站分类压缩后,运往广东进行资源化处理,其中电子元件等特殊材料会交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厂家处置。

线上平台:便捷服务受追捧

线上回收平台凭借便捷的一键下单、免费上门取件等便捷服务,成为年轻人处理闲置物品的首选渠道。“我衣橱里有不少旧衣服因尺码不合就闲置了,直接扔掉怪可惜的,好在现在有免费上门收衣的平台,下单后专人来取,省了不少麻烦。”95后市民陈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爱用的某回收平台的操作界面并介绍,该平台5公斤起收,运费由平台承担,成功回收的衣物会按照每公斤0.2元的价格进行补贴。

记者致电该平台了解到,旧衣物回收后,回收平台会根据其材质进行分类处理,旧衣物会被生产成再生棉、再生羊毛、再生布料、农业保温材料、隔音材料、填充材料等,并再次投入使用。部分较新、质量较好的衣服会经专业护理平台清洗消毒后,在国内各平台进行闲置二手流转或通过专门的外贸公司出口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所得收益用于覆盖快递物流及项目运营等成本,让环保回收项目可持续运转。

线上回收平台出现后,动动手指即可一键清理家中闲置物品,这种便捷的回收模式正在年轻群体中快速普及,“05后”学生小林分享道:“既能腾出空间,又能赚点零花钱,还能做环保,一举多得。”

电子回收:行业痛点待破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如今旧物回收体系日渐完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有所顾虑的地方,其中,受访者对电子产品回收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关注。

付女士家中存放着近10台闲置手机,聊到闲置手机回收时,她明确表示不会送去回收,因为她对电子产品隐私信息保护方面感到担忧:“我的每一台手机里都曾存有商业文件、身份证件、银行信息等隐私信息,我不确定自己和回收人员能否删除干净,所以就一直放在家里了。”这种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并非个例,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超六成受访者因担心数据安全而选择囤积旧设备,首要顾虑便是担心数据清除不彻底。

有专业人士表示,现有技术无法确保信息被彻底清除,如果比较介意或者害怕信息外泄,建议自己保留设备或者将设备及芯片砸碎,再进行遗弃处理。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电子产品回收行业缺乏统一规范,不同店家回收的价格也不尽相同,这不仅影响消费者回收意愿,还对二手产品的销售价格有一定影响。某连锁回收企业从业者透露,由于二手市场价格波动快、评估标准不统一,小型回收商常利用信息差压低价格,同一产品在不同平台的价差能达到30%。

重庆路附近一家二手电器店老板在面对“如何减小价格波动对二手电子产品交易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强调了行业规范化的重要性:“希望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能牵头制定电子产品回收服务标准并建立价格公示平台,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店到互联网平台,北海的旧物回收网络正在不断完善。但要让更多市民放心地加入环保行列,还需要在数据安全、行业规范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随着体系的成熟,“物尽其用”的绿色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全媒体记者: 鲍莹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