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近四千只白边侧足海天牛现身山口红树林保护区
初步推测与近年来持续开展红树林补种修复有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白边侧足海天牛。

科研人员在监测白边侧足海天牛。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供图)

近日,我市科研人员在沿海红树林滩涂记录到近4000只白边侧足海天牛,这也是我市单次记录白边侧足海天牛数量之最。

4月23日上午,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宏科在保护区栈桥附近巡查红树林生长情况时,发现栈桥底下及周边淤泥滩上有大片绿色。

“一开始我以为是海草,就来到栈桥底下仔细观察,才发现是白边侧足海天牛。我们粗略统计一下,有将近4000只,每100多只为一个群体,分布在周围的多个小水洼里。我们第二天再去观测,发现它们还在原处。”张宏科说。

据介绍,该保护区于2022年5月,在红树林核心保护区外围滩涂上首次记录到200多只白边侧足海天牛。

张宏科告诉记者:“此次记录位置较上次更近岸边,初步推测与保护区近年来持续开展红树林补种修复、滩涂围网渔箔清理等工作有关。特别是滩涂围网渔箔清理,贯通了白边侧足海天牛洄游到岸上繁殖的通道,让它们能够来到更靠近岸边、避开海中天敌的地方繁殖。”

2022年以来,我市在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处多次记录到白边侧足海天牛。据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部长邓秋香介绍,湿地公园自2022年4月首次记录到白边侧足海天牛以来,全年均可在小冠沙的红树林底下滩涂上记录到该物种,每次记录到的数量在数只到数十只不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白边侧足海天牛属于软体动物门囊舌目海天牛科海天牛属,以某种丝状绿藻为食。白边侧足海天牛为一种潮间带底栖软体动物,主要以少于100只的小群,分布在退潮后形成的小水洼中。白边侧足海天牛在食用某种丝状绿藻后,会从中摄取叶绿体,并具有在动物细胞中保持叶绿体光合活性的独特能力。由于国内记录到白边侧足海天牛至今的时间不长,相关研究也比较少,它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媒体记者 :方晓淦

编辑:罗钊毅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