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前不久,北海市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向海聚才”行动计划与“1+6+2”人才的发展布局,诠释了北海对人才发展战略的清晰定位,在海洋经济与数字经济交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唯有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方能在澎湃的向海经济浪潮中赢得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近年来,北海将人才工作嵌入城市发展基因,构建起政策创新、产才融合、服务优化、体制保障“四位一体”生态体系,围绕打造“区域性向海经济人才集聚区、面向东盟的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人名家汇聚地”的“一区两地”目标,通过系统性改革举措,形成了“引育用留”的完整闭环。
从“政策洼地”到“制度创新试验田”,北海以打造向海经济为核心,覆盖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链,贯通教育链与创新链体系,犹如精准的坐标系,将人才流动轨迹与城市发展方位紧密咬合。数据显示,全市高层次创新人才达1.63万人,新增自治区级以上科创平台22家,拥有8个博士后工作平台。更值得关注的是,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动3个园区升格为国家级,产学研合作项目带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43.2%,增幅居全区第二。这种“人才链+产业链”的共生效应,已成为北海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解题密钥。
从“单一引进”到“全周期培育”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北海市以打造向海经济为战略支点,通过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产业链攻关清单、科技成果转化清单的“三张清单”机制,实现了人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精准耦合,构建起“引育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47万人,七大产业园区集聚专业技术人才超7.5万人,国家级园区和孵化器数量居广西第二,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保持北部湾城市群首位,印证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人才聚,则城市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海需要以更高站位谋划人才战略。既要筑巢引凤,更要为凤筑巢;既要政策优惠,更要制度创新;既要单点突破,更要系统重构。同时,要把握RCEP机遇,打造“东盟人才走廊”,探索“带土移植”等跨区域引才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人才大数据平台,实现需求精准匹配;建立“城市人才发展指数”,动态监测生态建设成效。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加快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注入不竭动力。当更多人才与这座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时,北海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向海传奇。(孟彦东)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