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投北海电厂内正在运行的圆形智慧煤场。李君光 摄
5月12日,在广投北海电厂煤控楼内,值班人员通过电脑操作,精准定位煤种、输入煤量后,点击“自动取料”按键,三维数字孪生体瞬间在屏幕上旋转展开,储煤场里的堆取料机刮板随即开始旋转,煤炭如黑色的绸缎被轻轻卷起,随后倾泻至输煤皮带上,不一会儿,便顺利完成了一次远程上煤。
这是广西目前最大的全自动无人值守圆形煤场的日常工作场景,该煤场控制平台通过植入大数据分析、AI、数字孪生、三维可视化等“智慧因子”,实现了对煤场燃料管理过程的高效管控,让传统煤场装上“智慧大脑”,赋能火电企业高质量发展。
圆形穹顶之下,矗立在煤场中间的输煤堆取料机如同一座“钢铁巨兽”,貌似笨重,工作起来却像绣花一样精细。
“看,现在只需要框选区域,堆取料机就能自动旋转到煤堆上方自动取料。”在智慧煤场控制室内,燃料管理部副主任工程师丁平伟现场演示操作流程。随着鼠标轻点,输送皮带随即启动,以1000吨/小时的流量输送燃煤。
这座三维激光扫描云台让煤场管理实现了“透视化”:两束高精度激光以每秒20次的速率全面扫描煤堆,扫描范围达250米,生成的煤场三维模型可精确到厘米级,堆取料机根据三维图像数据计算料层长度和堆料切入点位置,实现精准取煤。
在智慧煤场控制平台的赋能下,圆形煤场实现了自动恒流取煤,取煤工作效率提升了30%以上,显著延长了设备和皮带的使用寿命。在煤场顶部,加装在斗轮机上的近50个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组成监护“天网”,如同敏锐的哨兵,对煤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从斗轮机的精确移动,到悬臂的灵活转动,再到旋斗的精准取料,这张‘天网’不仅能实时掌握存煤分布位置、监测气体浓度,还能同步显示煤炭热值等关键指标,让配煤掺烧从‘估算’变‘精算’。”丁平伟轻点鼠标,系统上的煤堆瞬间被不同色块标注,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煤堆的种类、重量、水分、灰分、硫分、热值等数据。
此外,在煤场卸煤和上煤过程中,智能雾炮与红外消防水炮构成的环保“双保险”,最大程度减少了煤炭扬尘的产生。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广投北海电厂圆形智慧煤场已实现智慧管控,有利于助推传统火电企业向低碳、绿色、智能化发展,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全媒体记者:李君光
通讯员:蒋璐阳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