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及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和馈赠。不准超时限办结政务服务事项……”市行政审批局因地制宜打造“政治建设长廊”“廉政文化长廊”“家风廊”,一条条醒目的清廉宣传标语、窗口服务要求和勤廉榜样的具体事迹随处可见。
“我们将廉言警句、勤廉榜样等清廉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廉政为民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洗礼。”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纪委书记杨涛说道。
据悉,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持续打造“清廉政务·阳光审批”清廉品牌,通过打造清廉阵地、培育清廉班子、加强作风建设等措施,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入清廉机关建设并贯穿政务服务的全过程,持续营造亲清营商环境。
市行政审批局坚持每周一集中开展《以案说纪》警示教育,在近期开展的警示教育中,获评2023年度“北海市勤廉先进个人”的投资项目审批科科长温艳萍,对自治区纪委监委公开通报的七起影响营商环境典型问题印象非常深刻。“作为审批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紧绷廉洁弦,心有戒尺存敬畏,要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意识,成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温艳萍表示,通过典型案例的“活教材”警示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以案释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影响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本身,更要结合自身的岗位检视廉政风险点,以实际行动践行阳光审批、廉洁审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局把廉政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常修课,推动廉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打造“阳光讲堂”干部教育特色品牌,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共产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庭审旁听、打卡廉政教育基地、签订清廉家庭承诺书等,积极引导干部和家属共同筑起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自主研发一网通办+智能审批系统,全国首创“7合1”,企业开办提速为智能自助秒批,实现“即报即得”;优化平台系统,实现“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创新招标投标线上投诉处理机制,实现线上投诉处理24小时不打烊,全流程阳光公开……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以“党建+优化营商环境”为载体,聚焦清廉用权、规范审批服务,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牵头负责的4项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连续五次排名全区前列,政务服务大厅连续两年评为广西政务服务标杆大厅;市县两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可办理率达到100%,全区排名第一;市本级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许可事项占比100%,排全区第一。
为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措施、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市行政审批局全面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扎实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机制“留、废、改、立”工作,先后出台了《北海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质量回访制度》《北海市政务服务中心巡查通报制度》《北海市政务服务中心监察制度》等10多项制度,扎实织密制度“笼子”,让“清”的环境与“廉”的氛围融入政务服务中,推动清廉机关建设走深走实。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